1 / 4
文档名称: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doc

上传人:j14y88 2019/12/1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梅芯花开,香分座上;○●○○○○●●兰芽日长,秀毓阶前。○○●○●●○○回天地,琼田千顷绿;○○●○○○●●漾东风,小苑万花红。●○○●●●○○八言联平起式:酒能成事,酒能败事;●○○●●○●●水可载舟,水可覆舟。●●●○●●●○九言联仄起句式: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九言联平起句式: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禁忌】。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