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0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89)建标字第144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进行了修订,改名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于一九九一年六月三十日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精神,由我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科研、设计、勘察单位和高等院校,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修订稿,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六个附录,对原规范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要求,规定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规定,修改了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二、对土的分类和描述作了部分修订,规定了砂土的下限,增加粉土一类,修订了红粘土的定义。三、增加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取消老粘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承载力表,增加粉土承载力表,修订了红粘土承载力表,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四、修订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补充了不同冻胀类型地基防冻害措施。五、验算软弱下卧层采取上、下层土的压缩模量之比确定压力扩散角。六、补充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修正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方法,调整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七、修订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八、补充高杯口基础的设计计算,增加柱下条基和墙下筏基的内容。九、补充扩底桩,增加桩基嵌岩石时的承载力计算,修订桩基承台抗弯计算。本规范必须与根据1984年国家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为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安外小黄庄邮政编码10001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八九年三月主要符号 A——基础底面面积; a——压缩系数; b——基础底面宽度; c——粘聚力; 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dfr——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 ds——土粒相对密度(比重); Ea——主动土压力; Es——土的压缩模量; e——孔隙比; F——基础顶面竖向力;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o——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f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G——恒载; H0——基础高度; Hf——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g——自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IL——液性指数; IPS——塑性指数; 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I——基础底面长度;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 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 P0——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Q——竖向荷载、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设计值; qp——桩端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qs——桩周土的摩擦力标准值; R——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