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罗伊+利希滕斯坦.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罗伊+利希滕斯坦.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罗伊+利希滕斯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罗伊·利希滕斯坦系统地感知,就是艺术的一切――利希滕斯坦以平淡无奇的连环漫画为基本题材,用丙烯颜料将它们复制放大,通过极为有限的平涂色块和准确结实的黑色线描将它们忠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甚至连廉价彩色印刷工艺中的网点都被不厌其烦地复制了出来,这就是波普艺术大师利希滕斯坦最著名的艺术特色。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年生于纽约。50年代,他曾以一种省略的、后期毕加索的风格创作19世纪美国西部题材。60年代初,当他创作从连环画中分离出来的作品时,已经40岁了。他知道用一种个人风格来控制他的创作方法,发展自己早已成熟的艺术观念。使用预先存在的原材料是利希滕斯坦艺术实践的基础。他经常在谈话中有意或无意地提到“移置”这个词。“移置”或“援用”不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失败,而是他们创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的方法。利希滕斯坦并没有直接援用特殊的物品,而是以自己的严峻的风格,所创造的艺术样式间接地和非正式地暗示了大众产品的运动。1963年,他放弃了通俗题材,他的画基本是采用毕加索作品的特殊片断和蒙德里安的典型风格,他对他们的复制品进行自由的改造,如同连环画一样是机械复制的。后来,他又抓住了一个非线条的画家――莫奈,他将莫奈创作的《卢昂大教堂》不可捉摸的印象派后期笔触转变为系统的色点。利希滕斯坦在50岁时把波普艺术提高和扩大到了一个完整的创作前提。70年代早期,他的连环画看来像反艺术,但他仍然保留了架上绘画的机智与实验的自由性。接着他画了一批镜子,这些作品有一种令人吃惊的现代感。后来他愉快地观看毕加索、马莱斯和莱热,并将他们的形式变为己有,他越来越多地将现代艺术大师的名画大规模地抽象变形,演变成利希滕斯坦独具风格的点线技巧。他使艺术作品获得了现代艺术上的流动性,使高雅艺术走向了民间,让博物馆根除了艺术,使艺术和印刷品重新构成了艺术。它们已经为利希滕斯坦的援用作了准备,他像一个密西西比的赌徒一样,分解、综合和堆砌了20世纪艺术的形象。70年代,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静物画,再现了艺术中的静物近乎抽象类型的绘画,作品中的物品被看作一个起点,人们司空见惯的日用品在这儿有了难以捉摸的暗示和联想。由此看来,广义上的波普艺术,包括后期的利希滕斯坦其意义不在于指他属于一个流派,而在于为波普艺术提供了一个持续不变的观念。波普艺术的贡献不仅存在于狭窄的限制的题材,而且也包括艺术家临时标记和变换参照物的观念。这种见解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内容而反形式主义观点的一部分。尽管70年代以后,许多艺术家逐渐脱离了波普风格,但是作为一种态度和方式,波普的内涵和精神继续在美国和世界艺术中演变和延续。1923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利希滕斯坦即是波普艺术艺术理论的很好实践者。利希滕斯坦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分校、新泽西州不伦瑞克拉特格斯大学格拉斯学院任教。自1951年起从事波普艺术创作,从现在相关资料看,他的第一个波普艺术作品出现于1961年,在此之前利希滕斯坦也曾介入抽象艺术,但没有成功。利希滕斯坦作品运用最多的元素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连环画题材,利希滕斯坦以这个为创作的基本元素,来诠释自己艺术创作的理念。见过他作品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感觉,怎么画面的所有内容似曾相识,这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波普艺术的特征。利希滕斯坦把已存在的平淡无奇的连环画题材,用鲜艳的颜色,平涂加黑色粗线条,以丙烯、油画颜料将这些元素“移置”过来放大,甚至对由于印刷出现在连环画上的网格也是不厌其烦地画出来。用安迪·沃霍尔(美国的波普艺术家)诙谐的评价他自己创作过程的话说“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就能很好理解这样的一种情况, 利希滕斯坦的创作有一个很明显的阶段性过程。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一种后期毕加索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美国西部的风土人情。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在现有存在的连环画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最终从里面分离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也许我们会说利希滕斯坦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投机式的成功,乍一想,似乎正确,但是他的创作并不是立足于此,而更多是运用这个创作理念,凭借预先存在的原材料来暗喻式地间接表现大众的社会生活,用艺术的形式来重新复制人们生活的境况。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在利希滕斯坦的画笔下没有了界线,使高雅的艺术民俗化,走向民间。这时候的利希滕斯坦更像一个艺术传播者把艺术通俗化分解,综合,最后推向社会,这也就更好地贴切了波普艺术的宗旨。也难怪乎,利希滕斯坦在美国社会上有如此的一个美誉——“美国波普艺术家之父”。在此过程中,利希滕斯坦对西方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进行大规模的抽象变形,如毕加索、莱热、莫奈、马蒂斯等。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利希滕斯坦创作了大量的静物作品,画面中的静物相互交错、杂乱无章似地动态平衡,却是一个个给观众无限联想的利希滕斯坦符号。由于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利希滕斯坦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波普艺术家。艺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