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感恩教育论文: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doc.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恩教育论文: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doc.doc

上传人:zhuhl0912 2014/3/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恩教育论文: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感恩教育论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心缺失这一现状,对高校大学生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造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两课”在感恩教育中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感恩践行机制,把感恩教育做好。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感恩教育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教诲世人,当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为部分当代大学生日渐遗忘。透过大学生中的种种“忘恩”现象,我们可看出一个需要正视的事实,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感恩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些不良现象与高校德育不够落实,尤与忽视感恩教育是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可见大力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已迫在眉睫。
一、感恩教育及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感恩,它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解释为“恩惠就是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确切地说,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学会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知恩图报,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一种责任感。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不学会感恩和报恩,将是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感恩教育则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人们的内在品质。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就感恩意识而言,部分大学生是十分淡漠的。就其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平时比较任性、自私,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会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可以说,父母的溺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这些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须感恩教育。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它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以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