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ppt

格式:ppt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ppt

上传人:825790901 2016/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夜书怀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者简介】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写作背景】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写作背景】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释]1、旅夜:旅途中夜晚。古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形容人在旅途的不易,更何况作者处境不良(前面已讲),心情可想而知。应注意体会诗人的心境。2、书怀:书,抒发。怀,抱负,情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3、危樯:高耸的桅杆。危:高耸之意。在此,也有高耸孤立之意。就象诗人心情:随处飘泊,无依无靠,摇摇欲坠,好像永远也找不到自己依靠的港湾。4、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注意理解“独”字,与前面的“危”字相呼应,更显客旅孤独,境况悲惨。5、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6、著:著名。7、应:认为是、是8、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全诗赏析】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全诗赏析】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