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ppt

格式:ppt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怠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的代谢w铁是人体生理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素分子的核心部分,细胞中多种酶也都含有铁。因而,除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与氧的运输有关外,还参与体内其他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防治研究工作中,通常将铁缺乏症分为互有联系又连续发展的3个阶段,即(1)贮存铁缺乏(ID);(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3)缺铁性贫血(IDA)。前二者又统称为铁减少(或隐性贫血),铁缺乏症是这三者的总称。铁的代谢一、铁的分布从生理功能角度可将体内的铁大致分成两部分:①功能状态铁(75%):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5%)等所含铁,以及血浆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等结合的铁。②贮存铁(25%),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这部分铁暂时不参与生理功能,当机体需要时,可向功能状态铁转化。铁的代谢w二、铁的需要量正常人对铁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别。正常成年男子和绝经后妇女,每天摄取的铁仅需补充每天丧失的微量铁就已足够。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铁的需要量相对要大。w正常人体每天生成红细胞所需的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2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每日铁的需要量为2~4mg。铁的代谢w三、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情况下体内铁源自食物。多数食物都含有铁,含量较丰富者有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以及动物的肝、肉、血、豆类等。蔬菜、水果含铁较少,乳含铁量极低。非生理情况下,铁可来自输血和药用铁。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粘膜。w缺铁还会增加铅中毒的危险,美国儿童中缺铁者铅中毒的比例较健康者高出3~4倍。因为缺铁时小肠负责铁吸收的蛋白质DMT1表现增加,但是它缺乏专一性,故对其他二价金属元素,包括铅、铬等重金属的吸收率也伴随增高。铁的代谢w四、铁的运转进入血浆中的铁须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后,始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运到骨髓和其他组织中。转铁蛋白是一种?1球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正常情况下仅以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与铁结合,称为血清铁,其余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带高铁的转铁蛋白在幼红细胞表面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还原成二价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铁的代谢w五、铁的贮存体内储存铁正常情况下很少动用。当铁丢失增多,超过从食物中摄入量时或当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肠道吸收不能满足时,储存铁可被动用。储存铁有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含铁血黄素是铁蛋白部分变性、部分去蛋白的降解物。病因和发病机制w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任何原因使铁的摄入减少、需要增加或丢失增多,使这种平衡紊乱,即可引起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Hb合成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含铁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过氧化物酶、琥珀酸脱氢酶等)或含铁蛋白(肌红蛋白)的活性降低。◆RBC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寿命缩短。发病机制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