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防爆电气划区选型技术实用标准[详].doc

格式:doc   大小:16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爆电气划区选型技术实用标准[详].doc

上传人:wxnt86 2019/12/13 文件大小:1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爆电气划区选型技术实用标准[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用标准文案:..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器选型的规范版本:2013版第0次修改发放编号:受控状态:2013-12-26发布 2013-1-1实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了(总则第一条)。本标准由设备工程部负责起草并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规定解释权属设备工程部。本规定需认知的岗位:标准编写人员、各部们、各使用单位。文件相关信息标准名称企业标准编写规定起草人起草日期制定部门审核人各部门负责人审核日期持有部门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分发部门公司各部门各1份。文件传阅(学****签名栏各部门:为提高本文件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度,请在15天内根据制度的认知要求做好制度的传阅学****工作并签名,未按要求传阅的每缺1人次考核1分。2013年12月26日姓名传阅时间姓名传阅时间姓名传阅时间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器的选型一、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相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二、:Ⅰ类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为工厂用电气设备。Ⅱ类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比(MTC)分为A、B、C三级,并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六组,见表2、表3。Ⅱ类电气设备按其试验粉尘的覆盖情况分为A型和B型,按其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A、TB。表2:级别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级max(mm)按最小点燃电流分级ⅡAfmax≥>Ⅱ>fmax>>MICR≥Ⅱ≥≥MICR表3温度组别爆炸性混合物引燃温度t(℃)T1450<tT2300<t≤450T3200<t≤300T4135<t≤200T5100<t≤135T685<t≤100三、各词术语:隔爆型--具有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的电气设备。增安型--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四、防爆的基本原理:电气设备引燃可燃性气体混合物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另一个是电气设备表面(即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发热。对于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隔爆外壳内,或采取浇封型、充砂型、充油型或正压型等其他防爆型式就可达到防爆目的。而对于增安型电气设备是对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条件下,不会发生电弧,火花和过热现象。就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这种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就没有引燃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