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光线追迹.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线追迹.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6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线追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  光线追迹概述设设和分析光学系统需要计算大量的光线,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多次了。在近轴光学中已经讨论了近轴光线追迹和子午面内的光线追迹、光线经过表面后的路径可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求出来,然后利用转面公式,转到下一面的量,继续计算。光学计算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追迹光线最早是用查对数表的办法,速度很慢,不但需要一套追迹光线的公式,还要有相应的校对公式,以便核对所迫迹的光线是否正确,有时候还需要两个人同时追迹同一条光线、以便进一步核对。这样—来,追迹一条通过一个折射表面的子午光线路要3到10分钟。后来出现了台式手摇计算机,追迹光线的速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光线的计算量太大,特别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往往要花费光学设计者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光学计算。而且那时所追迹的光线基本上仅限于近轴光线和子午光线,因为空间光线计算起来实在太复杂丁。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出了计算机的发展和逐步普及,光学计算的速度加快了。由于最初的计算机需要输入二进制的数据,这样就要用穿孔机在条带上穿出成千上万个孔而不许有任何差错,这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后来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才真正地把光学设计者从繁冗的、单调的光学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光学设计者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光学总体结构和优化设计,从而为提高光学系统购整体质量和性能价格比创造了条件。由于光学计算经历了—个由手算到自动计算的历史演变过程,因此出现了适应于不同阶段的光线追迹公式。我们在这里提供的公式是适合于电子计算机的。因为查阅对数表进行光学计算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相应的适合于用对数表计算光线的公式也就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了。光线追迹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一个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如半径、厚度或间隔、折射率等,再给出入射到光学系统的光线方向和空间位置(也就是目标的位置),最后求出光线通过该系统后的方向和空间位置。光线追迹计算通常要经历下面4个步骤。1)起始计算:这一步的目的是在给出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能够进入系统,给出光线的初始位置和方向。2)折射计算:这是光线追迹的关键一步,确定光线经过表面折射(或反射)后的分向和位置。3)转面计算:该步骤完成到下一个表面的数据转换,以便于继续光线追迹。(4)终结计算与处理:本步骤确定光线的最后截点长度或高度。有时候还需要计算像差值。在上述步骤中,折射计算和转而计算是重复使用的,也就是说,对系统的每个表面都要计算—次。而起始和终结计算仅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才各计算一次、近轴光线追迹我们在第二章已经讲述了,这里不再重复,这一章讲述其他光线的追计算。 轴外邻主光线的细光束的光线计算我们知道、邻近光轴的光束可用近轴光线的追迹公式来描述,邻近轴外主光线的光束如何来描述呢?通常用邻主光线的子午细光束和弧矢细光束来表征它,可用子午细光束和弧矢细光束的光线追迹公式来求出它们的像点位置。计算的结果用来确定于午细光束和弧矢细光束的场曲和像散。沿着主光线追述子午细光束和弧矢细光束所使用的公式和追迹轴上点的近轴光线所用的公式十分相似,但要牢守记住的是:物距、像距以及表面之间的间距是沿轴外主光线来度量的,而不是沿光轴度量。(a)中,B为目标上的一点,BM1,BM2是沿轴外上光线BM的子午细光束。BC是一条通过圆心的辅助光轴,子午细光束经表面折射后会聚于Bt'点,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