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实践论文格式.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文格式.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12/1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文格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广东商学院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业 指导教学名提交日师 号单 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浅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帀场经济休制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不断涌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1997年新《刑法》第193条明文规定了贷款诈嵋罪,该条文规定了常见的贷款诈骗的五种行为方式和后杲,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一段时期以来较为猖獗的贷款诈骗犯罪。但由于贷款诈骗罪是一个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本文就贷款诈骗罪的基木概念、立法演变、犯罪的构成要件、该罪与其他罪的界限以及学界争议较大讨论较多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贷款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1]。对于诈骗罪的概念也有作详尽表述的,即将本罪的行为手段特点详细列明,如“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隶属于诈骗罪,是随着现代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从诈骗罪中分化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欺诈罪。[1]新屮国成立后,对通过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途径并予非法占冇的行为,司法适用吋均以普通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我国第一部刑法典即1979年刑法仅对诈骗罪作了原则性规定,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这部刑法典在打击诈骗犯罪活动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然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期,金融领域的犯罪犹如其他经济领域的犯罪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就信贷业而言,有的行为人以非法占冇为目的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有的不具非法占冇目的但在取得贷款的过程中使用了欺骗手段;有的持续取得贷款,用“后贷”还“前贷”,“拆东墙补西墙”,不断循环;冇的取得贷款后拒不还贷;述冇的明知资不抵债而买通贷款经办人员获取贷款;等等。对这些行为,司法实际部门有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有的以违反合同纠纷处理,有的则以违反金融法规行为处理等,造成执法上的不确定性,给一些不法分子规避法律、钻法律漏洞或空子以町乘之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助长了这类犯罪的严重化。为了有效打击贷款诈骗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1995年6月30H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口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冇其他严重情节的除五年以上十年以卜•有期徒刑 1、 编造引进资金合同的2、 使用虚假经济合同的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5、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针对我国贷款诈骗行为日益增加的情况,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加大打击贷款诈骗的力度,促进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