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蜀相一、教学目的1、理解内容,把握诗歌情感2、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并能运用它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教学难点:掌握炼字题的答案步骤并能运用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论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中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历来为后人称道,那么,当一代诗圣杜甫路过诸葛亮祠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吧。(二)解题1、学生齐读诗歌2、解题相:丞相;蜀相:蜀汉丞相,即诸葛亮(三)明确诗歌内容思考:诗人从第几联开始写诸葛亮?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第三联(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件事:①三顾:刘备三顾茅庐②开:帮助刘备开国③济:辅佐刘禅继位(四)把握主旨思考1:诗人是否仅仅为了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请找出本诗的主旨句,并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这使英雄不能不为他惋惜落泪。思考2:宋朝宗译念着这句话,并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人世的,请问英雄与宗译将军仅仅是替诸葛亮未能实现理想而叹惋吗?明确:不是,追思古人功绩,叹惋古人事业未竟,产生共鸣,叹自己壮志难酬,工业为就,由古人到自己,怀古伤己。插入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但他的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759)十二月,杜甫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760)春,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五)归纳主旨诗人借助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六)第一、二联有何作用思考1:这两联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了寻访祠堂和祠堂外景色思考2:为何起笔先写祠堂?明确:由古迹到古人,表达诗人追思之意、景仰之情,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七)炼字之范例欣赏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明确:答题步骤(五步骤):1、找出这个字2、解释这个字3、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4、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5、答思想感情或艺术效果。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闹,热闹、嬉闹。红杏枝头,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