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怀旧,古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怀旧,古诗词.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9/12/1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怀旧,古诗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怀旧,古诗词第一篇:《怀旧诗》怀旧诗招堤沿岸柳依旧,故人此今在何方?往事如烟难释怀,遥盼亲人永安康!第二篇:《金陵怀旧诗》金陵史称“六朝”古都,自公元229至589年,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于此,但六个朝代更迭如走马灯一般,平均时长不足六十年,都是短命王朝,金陵成了六朝繁华、兴亡、荣辱以及时移世异、物是人非的代名词。王朝短命,悲恨相续,引得唐宋时期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的无限伤感与深深追思。自唐宋以来,金陵怀古题材在诗词中大量出现,金陵怀古就成了唐宋文学家寄兴感怀的一个重要媒介,也成了唐诗宋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金陵怀古为唐诗宋词增添了一份伤感的幽幽情怀,唐诗宋词中也多了一抹难舍的金陵情结。一、亡国之痛:六朝如梦鸟空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文化大国,文化遗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尤以七大古都为甚,这些古都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给人一种无尽凄凉的沧桑之感。历史遗迹昭示着前代的风云,自然景致常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激发人们的怀古之思。“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可以为法而不之法,可以为戒而不之戒,则又以悲夫后之人也。”(方回《流奎律健》卷三)古代文学作品里的怀古诗词中,关于金陵咏叹兴亡的作品数量远远超过洛阳、西安、北京、开封、杭州等其他古都,同时“金陵怀古”较之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维扬怀古”怀旧,古诗词、”赤壁怀古”、“长安怀古”、“姑苏怀古”,不论从整体创作数量,还是从名作数量而言,都远为优胜。唐宋时期的诗词大家几乎都有关于金陵的怀古之作传世,夏晨中等编的《金陵诗词选》共收录历代歌咏金陵的诗词作品249首,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约400多首。金陵“其地居全国东南,当长江下游,北控中原,南制闽粤,西扼巴蜀,东临吴越;居长江流域之沃野,控沿海七省之腰膂;所谓„龙蟠虎踞‟,„负山带江‟是也”[1]。春秋时金陵为吴王夫差的冶铸重镇,称冶城。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越国大夫范蠡于此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设金陵邑。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升州”条载:“《金陵图经》云昔楚威王见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乃凿地脉,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属丹阳郡。故《丹阳记》则云始皇凿金陵方山,其断处为渎。则今淮水经城中入大江,是曰秦淮。”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使吴经此,观察地形,评价曰:“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建安十六年(211年),东吴孙权将京城(今镇江)迁来,依山临江筑城,后世称石头城,又在其东部修筑建业城,在北部筑后苑城即台城。永嘉东渡,在此建立东晋。东晋时期金陵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商业繁华,文化繁荣,王、谢等大族聚居于乌衣巷、朱雀桥一带。此后宋、齐、梁、陈均建都建康,史称南朝,与前之孙吴、东晋合称六朝,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齐、梁之际,建康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全国最大城市,街景繁阜,经济发达。梁武帝时,穷奢极欲,广建宫室城垣,城内外佛寺多达七百多座,陈代后主叔宝荒淫奢靡,大兴土木,广建寺观,饰以金玉珠翠,日夜与宠妃、狎客荒淫游乐。公元589年,隋军攻陷建康,杨坚下令毁城,摧毁六朝宫苑,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仅存石头城,设蒋州。六朝文化遭毁灭性的打击。北宋时南京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金兵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初唐王勃《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概括了金陵历史的兴衰:“蒋山南望,长江北流。伍胥用而三吴盛,孙权困而九州裂。遗墟旧壤,数万里之皇城;虎踞龙蟠,三百年之帝国。阙连石塞,地实金陵;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曾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在金陵悲恨相续的历史延续中包含了深深的教训,在国运动荡衰落的唐宋之际,金陵怀古几乎成了唐宋诗词创作中的一个专题。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怀古诗词,顾名思义即是咏怀古迹,它必然会涉及历史。“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配”(王安石《金陵怀古)》),“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庚信《哀江南赋序》),怀古诗词大多是就古代的历史文化遗迹而发兴,再由眼前的古迹而回眸悬想,把眼前景物与历史感怀掺杂在一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