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琥珀的鉴定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琥珀的鉴定方法.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琥珀的鉴定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琥珀的鉴定方法今天看到有一位蜜友的琥珀手串被国家鉴定机构鉴定为仿琥珀手链,这位蜜友对这个定名有些不解~问这样的鉴定证书合格否,在此将平日学****所收集的一些目前琥珀鉴定方法及各类琥珀仿制品特征的资料做了一下整理~大家一起讨论学****琥珀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混合物,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树种、不同年代的琥珀在成分上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别。而且,在琥珀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外来物质,如抛光蜡、表面亮光膜、黏合剂等,这些都会使琥珀的常规鉴定参数发生偏移。用肉眼或者常规仪器检测的方法来鉴定琥珀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准确度非常低。”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检员指出,正确有效的方法是用溴化钾粉末法,对样品做红外光谱检测,红外吸收光谱提供的数据可以作为样品是否为琥珀的决定性依据。琥珀的仿制品很多,成分复杂,最常见的两大类是树脂(如硬树脂、松香和柯巴树脂等)和塑料(如酚醛树脂、聚苯乙烯和赛璐珞等)。柯巴树脂和琥珀从形成来说都是十分相似的,都是树脂,但是柯巴树脂的形成年代相对较近,为几百万年,而琥珀是几千万年。塑料的种类太多,其峰位和峰值都和琥珀的标准峰有很大差距。”在确定检测品不是琥珀的情况下,国家检测机构会确定给出具体珠宝玉石名称,如“塑料”,或“仿制琥珀”。如果无法确定仿制品的具体珠宝玉石名称,应在“琥珀”前加“仿”字,即定名为“仿琥珀”。通过红外鉴定可以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具有琥珀成分,但不能确定该样品是不是再造的、是不是经过处理的,这就需要常规仪器的检测。再造琥珀是将琥珀碎块或者碎屑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下压结,形成较大块的琥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压制琥珀。部分再造琥珀在压制过程中,添加了除琥珀外的其他物质,如松香等一些黏合剂,在红外光谱中就会出现琥珀所不具有的官能团特征,由此可将其与天然琥珀区分开。”如果压制的琥珀没有添加外来物质,利用红外光谱无法区分,此时可利用显微镜、偏光镜行业紫外荧光灯等常规仪器进行检测。再造琥珀的镜下鉴定特征为“血丝”状结构;沿“血丝”分布的炸裂纹;未熔融颗粒及接触面边界;具粒状结构,表面可见凹凸不平的颗粒边界再造琥珀,即通常所说的压制琥珀,国家鉴定机构在定名时会在“琥珀”前加“再造”二字。由于再造琥珀属于人工宝石中的一种,所以经过处理的再造琥珀不会在名称中描述处理方法,会直接用“再造琥珀”来定名。常见的优化方法有压清、热处理和烤色。压清是对不透明的琥珀材料进行加压加温处理,使其内部气泡逸出,变得澄清透明。单纯的热处理,多用来使含小气泡和水汽的琥珀内部产生片状炸裂纹,通常称为“太阳光芒”。烤色是模仿琥珀的自然老化过程,采用加热的方法使琥珀表面产生深浅不一的棕红色。以上三种是传统的优化方法,已经被人们接受,所以不需要将它们与未经优化的天然琥珀区分开。这类优化琥珀直接定名为“琥珀”,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不附注说明。目前,处理琥珀常用的方法有压固、覆膜和充填。就压固琥珀来说,因为树脂凝固的时间不同,可能形成分层,带分层的琥珀被称为分层琥珀,每一层琥珀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这种琥珀最大的缺点就是脆性大,极易碎,难于雕刻。所以在加工该种琥珀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各分层界面之间重新熔结变牢固。这种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再造琥珀的形成原理相同,所以镜下观察到的鉴定特征也相似,可见流动状红褐色纹,且多表留有原始表皮。”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区别,前者的材料是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