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石门茶文化与石门茶叶.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门茶文化与石门茶叶.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门茶文化与石门茶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门茶文化与石门茶叶石门县苑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湖南北部,位于东经110°29′04″~110°32′30″,北纬29°16′06″~30°08′49″,东南毗连八百里洞庭湖,西接武陵山脉,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为邻,雄居县境北部的壶瓶山与湖北神农架互为依托,享有“湘北门户”的美誉。境内多山,地域广阔,有壶瓶山、东山峰、太青山、九峰山、观国山、云落观、白云山等山系,有渫、道、沱等溪河,构成层峦迭峰、溪河密布、沟壑纵横、水流湍急的阶梯状地貌,县境国土面积3973平方公里,人口70万,土家族占40%以上,自古“蛮夷”世居,历代军家用武,各王朝统治者称之为“天荒”地带,常以“不治治之”。上古时代,虽无文字可考,然而石门瓜子峪青狮岭旧石器遗址证明距今20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聚集,皂市新石器遗址证明7000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生息;石坪、麻堪、二都等处殷商遗址、新关镇熊家岗出土的窑藏“虎钮錞于、东汉錞于,达十五件之多,为全国之最。其中有战国錞于,东汉錞于,还有方顶山出土的战国巴人剑等大量文物证明两千多年以前土家族先民在石门境内就已有丰富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周时石门属黔中郡,汉代改属武陵郡,三国时属天门郡零阳县,西晋在石门置天门郡澧阳县,南朝陈代改天门郡为石门郡,改澧阳县为石门县,自晋太康四年(283)石门作为天门郡治和澧阳县治,迄今11700年。在这块古老土地上,茶文化发展水平十分引人注目,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日茶禅文化、茶道文化发祥地茶禅—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这是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给石门夹山寺的题词。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唐为普善寺,宋为灵泉寺,距县城东南12公里,规模宏大,曾有正殿九进,唐懿宗、宗神宗、元世祖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之说,为当时澧水流域的佛教中心。佛教自隋朝由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与茶结缘。唐代禅宗大行,禅宗讲究静修自悟,正如禅宗推崇的“拈花微笑”一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唐封演《封氏见闻录》:“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人们谈到茶禅文化就会想到赵州和尚(从谂禅师)的禅林法语“吃茶去”,以及乾隆将杭州三塔寺改为“茶禅寺”的典故。1992年,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召开之际,参加会议的日本友人说:“石门夹山寺是‘茶禅一味’的发祥地。”事情缘由是:唐代高僧善会祖师于唐咸通十一年(870)来石门夹山寺首倡“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茶禅境地”。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禅师主持灵泉禅院,编著十卷《佛果园悟禅师碧岩录》,圆悟禅师以其独特传法,形成该寺特有的碧岩禅风,逐渐流传国内外,特别是日本和朝鲜。《碧岩录》成了中国禅学临济宗经典,誉为“宗门第一书”,在日本一直畅销不衰,石门藉教育学家申悦庐1913—1917年留学日本时,即见到日本大小店出售此书。园悟禅师在此期间潜心研****茶道与禅宗的关系,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的共通之处,终于悟出“茶禅一味”的真谛。当时日本高僧荣西(日本茶道的“鼻祖”)的弟子村田珠光学成回国,圆悟禅师手书“茶禅一味”为认可证书,带回日本后挂于茶室,开创了日本茶室悬挂墨宝的传统,此墨迹成了日本茶道界的稀世珍宝(共真迹至今仍然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茶禅一味”墨宝一帧赠给夹山寺,以示对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