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连铸圆坯质量控制.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连铸圆坯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铸圆坯质量控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连铸坯质量检验及控制一、连铸坯的内部结构(凝固组织)的一般特征及检验。连铸坯的检验方法连铸坯的内部结构:经过酸浸(酸洗)或硫印的方法在连铸坯横断面或纵断面上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看到内部组织结果。硫印硫印是用感光相纸显示试样上硫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的方法,主要用于钢铁行业铸坯质量的检验。从铸坯上取纵向或横向试样,试验面加工的光洁度不应低于6。使用反差大的溴化银表面相纸,把与试样大小相同的相纸放入稀硫酸中浸泡1-2分钟后取出,将相纸对准检查面轻轻覆盖好,将试样与相纸间气泡赶净,待接触2-5分钟后取下,将相纸在流水中冲洗,然后定影烘干,即完成一张硫印。印基本原理:硫酸与试样上的硫化物(FeS、MnS)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再与感光相纸上的溴化银作用,生成硫化银沉淀在相纸相应的位置上,形成黑色或褐色斑点。用硫印试验,可显示钢锭、连铸坯中心裂纹、偏析线、低倍结构和夹杂分布等。酸洗用酸液洗去基体表面锈蚀物和轧皮的过程。用酸浸或硫印法所显示的组织结构属于宏观结构,是连铸坯和金属材料检验中最为常见的检验技术。连铸坯的内部结构连铸坯自表面至中心都是由边缘等轴晶区(激冷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温度梯度较大时,固液两相区(图1)小,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而凝固速度较快,则易于生成枝晶间距小的铸造组织,所以连铸坯具有较发达的柱状晶组织,并具有较小的枝晶间距。(图1)枝晶间距是指相邻同次枝晶间的垂直距离,它是树枝晶组织细化程度的表征。枝晶间距越小,组织就越细密,分布于其间的元素偏析范围也就越小,故越容易通过热处理而均匀化。通常采用的有一次枝晶(柱状晶主干)间距d1,和二次分枝间距d2两种。连铸坯宏观组织的好坏可以用等轴晶所占的比例多少来衡量,轴晶结构致密,加工性能能好。柱状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加工性能差,容易导致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中心裂纹等缺陷。二、连铸坯内部凝固结构的控制连铸坯凝固过程的一般特征:从连铸坯的侧面优先凝固,其温度梯度高,凝固速度快,连铸坯内部结晶体成长是不规则的,局部优先生长使内部晶体生长使内部晶体产生“搭桥”等现象,造成因钢水补充不足而出现中心缩孔等缺陷。连铸坯凝固特征:1、冷却过程为强制冷却过程;(可以加速冷却提高冷床能力;使钢材的力学性能提高;还可以减少由冷却产生的弯曲,减少矫直机的负荷)2、在凝固过程中形成了很长的液相穴;(在连铸钢生产中,钢水首先在结晶器内形成初始固态坯壳,继而进入二次冷却区进一步冷却,此时的“连铸坯”实际上是表面虽已形成固态坯壳,而中心部位仍为炽热的液相钢水,即带有一个细长圆锥形液态钢水区域,这个区域就称为液相穴。)3、铸坯的凝固是分阶段的凝固过程。4、除头尾外,铸坯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较为一致。三、连铸坯的缺陷连铸坯的质量特征连铸坯的质量要求的四项指标:1、几何形状(外观性质)2、表面质量3、内部组织致密性(内部质量)4、清洁度(纯净度)连铸坯在一个基本相同条件下凝固的,整个长度方向的质量是均匀的。连铸坯的缺陷1、表面缺陷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好坏决定了铸坯在热加工前是否需要精整,影响金属收得率和成本,是铸坯热动和直接轧制的前提条件。连铸坯表面质量和钢液在结晶器中的凝固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控制铸坯表面质量就是控制结晶器中的坯壳的形成问题。连铸坯裂纹是最常见和数量最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