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伯牙鼓琴(!!).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伯牙鼓琴(!!).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伯牙鼓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伯牙鼓琴纹铜镜的历史价值浅谈[摘要]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有一面明代的伯牙鼓琴纹铜镜~选材独特~制作精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它的来源可以充分反映出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平凉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本身的特点印证了明代铜镜的发展并且反映了明代的风俗风貌,它的故事内容不仅诠释着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发达之盛况~还时刻告诫着人们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这面铜镜非凡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解读研究。[关键词]明代铜镜;伯牙鼓琴;历史价值在平凉市博物馆馆藏三百多面铜镜中,这面明代的伯牙鼓琴纹铜镜尤为独特。,圆形,圆钮,宽素缘。铜镜内容以浅浮雕工艺表现,描述的正是伯牙弹琴的动人场面。伯牙端坐于亭阁之内,手抚七弦琴,神情专注,好似在弹奏一曲特别欢快动听的曲子,引来无数蝴蝶和蜻蜓在空中飞舞,久久不愿离去。亭阁周围繁花正茂,一派祥和温馨的氛围。此境布局采用对称法,以钮为中心环绕四亭,使整个画面别具匠心,充分反映出中国对称的传统审美观。明伯牙鼓琴纹铜镜对这面伯牙鼓琴纹铜镜的研究探讨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制作精美,独具匠心,还可反映出大量的时代信息,蕴含着非凡的历史价值。一、从铜镜来源叹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的生活状况这面铜镜的来源可真实的反映出当时平凉人民的生活状况。据记载,这面伯牙鼓琴纹铜镜征集于平凉收购站。平凉收购站位于原平凉地区东面的西瓜园市场,是当时人们把认为不重要的东西进行变卖以贴家用的地方。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极其拮据。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民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有文物保护意识,为了生计便把家中的文物变卖给收购站以补家用。这也更深层次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脚步之艰难和道路之曲折。平凉市博物馆有相当部分文物都是从收购站征集来的,除了这面伯牙鼓纹铜镜,还有一些铁器和陶器。当然,这也要感谢那个时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的敬业精神,是他们挽救了这批文物,避免了文物的流失和毁坏。二、从伯牙鼓琴看我国古代音乐发达的盛况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伯牙学琴的故事家喻户晓,《琴操》和《乐府解题》都有记载。话说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却不能理解曲子的深意~弹奏往往缺少神韵~不能引欣赏者产生共鸣。成连先生想把伯牙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便带他去东海找自己的老师方子春~希望能传授他培养情趣的方法。恰遇方子春出外~成连遂驾船去寻~只留伯牙一人等候。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未归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要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