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一五课题研究”“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研究方案邵东县流光岭中心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禹建军2009年9月28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和谐氛围和育人环境,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执行邵阳市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一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探讨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可行的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推动流光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特制定本方案。一、 课题界定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外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的和谐发展。本课题重点研究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具体是指构建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外部人际关系(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各村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二、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能保证并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团结和睦、平等友好、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种使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都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新模式。三、 研究内容针对教育部的要求和哲学关于和谐的理论,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与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 创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方法与途径。包括教师之间的和谐、行政班子的和谐、生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二) 创造机构之间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学校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学校成员之间的和谐。(三) 创造教育环境的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包扌舌中心学校与国家政治政策和经济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包括创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的和谐。四、 本课题主要创新之处1•方法论的创新。本课题综合借鉴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方法论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描述和解释中心学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现状。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比较成熟的个案研究。3•清理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五、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决定的精神等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并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的事实,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个案分析法:通过研究对象的跟踪比较,研究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效果。跟踪比较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跟踪比较后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新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否切实可行,同时对新模式教育的方法进行规律性总结,调查法:对影响校园和谐的因素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