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效果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效果分析.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2/2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效果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梁日楚      毕业论文   2012-2-204:13:28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30d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疗效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作为临床多发病,其发病率也呈现低龄化和逐年上升的趋势。颈椎病临床可分为:颈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反射变化[1]。笔者在2009年10月~2010年5月期间对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的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74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6~71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次病例选取标准,包括: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且有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时间看电视****惯者;颈肩及背部疼痛,压痛点明显,颈部较为僵硬,手指自觉麻木无力,颈部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X线或CT检查显示存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病理改变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以及压顶试验阳性;能遵医嘱完成规定治疗者。,具体如下:患者俯卧位,暴露颈部皮肤,首先选用已常规消毒的1~2寸的28号毫针,取双侧颈夹脊C3~5,,以患者自觉针感放射至肩部为宜,再选用2寸毫针直刺大椎穴,针刺深度控制在1~,针刺时应将针尖微微上挑,使患者自觉局部酸胀,且酸胀感放射至上肢为宜;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每次选择3~5个穴位进行连续波电针治疗,5min调节1次,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每次持续30min。,加用温针灸,方法如下:针刺治疗同对照组,然后将约2cm长的艾条套在毫针上点燃,对患者实施温针灸,持续30min左右,每次选取3~5个穴位进行温针灸,为避免烫伤皮肤,可在温针下铺阻隔物;最后给予患者连续波电针治疗,电流强度控制在2~10毫安,每5min调节1次,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每次持续20min。两组患者均每月进行1次治疗,10次治疗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1~3个疗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对本次治疗结果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