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学校名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王艾 学号: 10**********专业: 法学本科入学时间: 2010年秋论文提纲一、道德与法律的概念1、 道徳的概念道徳的起源和发展道德的概念道徳的特征:2、 法律的概念:法律的起源与发展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二、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1、 法律与道徳的界定。2、 法律与道徳的木质差异。3、 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三、总结试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所不容忽视的。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徳法律化和法律道徳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徳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口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与它的内容和特征是紧密联系的。单从道徳的内容角度來讲,道徳具有价值性。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然而,道徳除了具有价值性以外,还具有阶级性、物质制约性、共同性。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在其木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即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具有明示、预防和校止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并不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随社会的发展,一些道德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是对社会非常重要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徳调整。法律与道徳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徳治模式不免会有缺陷;同吋,法律与道徳乂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从而达到依法治国与以徳治国的统一。这是法制的发展,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道徳;法律;相互之间的关系一、道德与法律的概念1、道徳的概念: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道徳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伦理思想家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有两种典型的道徳起源论。神意说有的人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天的意旨,上天指示“圣人”、帝王或教主制订行为规范,人们遵行上天的意旨就能得福,不遵行上天的意旨就会受到惩罚。汉朝的董仲舒认为天人相通,指出,“道之大源岀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人性说认为道徳起源于“人性”自身。然而这种说法中却又冇两种不同的看法:①道徳是人生来即有的同情心、道徳感或先验的能辨善恶的理性。屮国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主张道德源于性善,他说:“恻隐Z心、仁也;羞恶Z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宋明理学家仍然继续从人的先天的“心”、“性”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在四方持类似观点的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生来冇一种纯粹的道徳意识,即“善良意志”,这种先验的“理性”和“意志”就是道徳的根源。②道徳起源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