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审美理解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审美理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19/12/2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审美理解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什么是审美理解? 审美活动虽然以感性以情感为其突出特点,但仍有理性有认识存在。我们把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和认识,称之为审美理解。二、审美理解的存在方式——体验 审美理解的存在方式,与逻辑思维中的理性存在方式不同。后者存在于概念和推理之中,而前者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全身心地沉浸在审美对象中,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领悟出其中的意义。三、审美理解在体验中的表现 1在审美直觉中 在直觉中达到对美的本质的把握,直觉将思维过程省掉了,却达 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原因在于: 1)直觉具有一定的理性能力。马克思说:“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 2)处于潜意识中的审美观念突然被激发。2在审美情感中 1)情感本身具有一种情致性。 2)情感本身是情感观念的表现。情感观念受是非观念、善 恶观念、美丑观念的影响和控制。3在审美想象中 想象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不过与一般的逻辑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既是思维活动,就自然有其理性和认识作用在。四、审美理解在体验基础上的表现 1体验与认识的相互作用 体验的必然趋势是向理性或认识发展。审美体验的高峰是“物我两忘”。然而,“物我两忘”的过程不能纯粹地存在,也不能长期地存在。实际上,我们在审美时,“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是交替进行的:既要体验,又要保持一定距离;体验使认识正确,认识使体验深刻。2审美理解也是一种远期效应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解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实现深层次的和谐,产生审美愉悦及审美回味。审美回味所获得的理性成份,进入主体的观念系统,补充进主体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能力,丰富和增强主体的审美潜能,成为新的审美活动的心理前提。这就是审美理解的远期效应。可见,审美理解、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五、审美理解的特征 1主观性 审美理解有很强的主观性,这集中体现在审美判断上。审美判断是对事物所作的情感判断,这种判断不联系事物的功利即内容,所以它是形式的判断。是“形式的合目的性”。这里的审美主体指的又是单个人,所以,这种判断具有极强的主观性。2客观性 极具主观性的审美判断,同时又能得到普遍的赞同,这就是康德说的“审美的普遍有效性”。原因是: 1)审美理解所遵循的逻辑方式,诸如情感逻辑、形式逻辑等,其本身都有客观性。 2)人类有共同的生理—心理结构,有共同的需求,也有共同的理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事实上,人类在审美上,对很多事物的判断是基本一致的,尤其是在自然美上。这是毫不奇怪的。3非概念性 在审美活动中,理性消融在形象与情感中,失去了它的独立性。理性通常的存在方式——概念和推理也不存在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康德明确说:“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