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大地构造意义.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大地构造意义.pdf

上传人:2982835315 2016/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大地构造意义.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3卷第2期1998年4月地质科学SCIENT IAGEOLOGICASIN ICAVol. 33 No. 2Ap r. , 199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韩国际合作)资助项目。林强,男, 1934年11月生,教授,现从事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研究工作。1997203210收稿, 1997206222改回,王桂凤编辑。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3林强1) 葛文春1) 孙德有1) 吴福元1) 元钟宽2)闵庚德3) 陈明植4) 李文远2) 权致纯5) 尹成孝6)1)长春科学大学长春 1300262)江原大学校韩国春川 3)延世大学校韩国汉城4)韩国资源研究所韩国大田 5)汉城教育大学校韩国汉城 6)釜山大学校韩国釜山摘要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西部大兴安岭环状火山岩带、南部火山岩带和东部火山岩带,它们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不同构造环境的产物。西部大兴安岭环状火山岩带的形成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引起的深部热地幔柱的上升有关,南部火山岩带与构造域转换时期走滑拉伸构造有关,而东部火山岩带则是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作用的产物。关键词构造域转换地幔柱中生代火山岩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以下简称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构成规模宏大的火山岩带,其分布延伸到蒙古和俄罗斯境内,是东亚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多块体拼合的特殊地质构造及近年来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如何解释该区中生代巨型火山岩与构造域转换时期不同构造背景的关系,成为环太平洋构造域岩石圈及深部地幔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构造环境的解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先后提出: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徐公愉, 1983;马家骏等, 1991;赵国龙等, 1989);裂谷作用(蒋国源等, 1988);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的走滑剪切作用(许文良等, 1994);边缘陆块型火山岩(夏军等, 1993);大陆根2柱构造(邓晋福等, 1996)等不同观点。本文试图通过该地区构造演化及3个火山岩带的对比研究,探讨火山岩带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1 火山岩的时空分布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划分为3个火山岩带:西部大兴安岭环状火山岩带,南部北东东向火山岩带和东部北北东向火山岩带(图1)。111 西部大兴安岭环状火山岩带该火山岩带分布于松辽盆地以西大兴安岭地区,其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早白?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是整个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的全盛时期,形成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巨型火山岩带,分布面积达40万km2。由于火山岩整体上沿北北东向延伸,过去一般认为该火山岩带是沿北北东向区域构造线分布的带状火山岩带,并认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变新(赵国龙等, 1989)。然而,如果考虑蒙古、俄罗斯境内同时期火山岩的分布,则明显看出大兴安岭火山岩与蒙古、俄罗斯境内同时期火山岩共同构成面型展布的环状火山岩带(图1左上角图。)图1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略图11早白垩世火山岩; 21晚侏罗世火山岩; 31中侏罗世火山岩;41早侏罗世火山岩; 51晚三叠世火山岩Fig. 1Sketchmapshowingthedist ribut ionofMesozoicvolcanicrocksinNortheasternChina 根据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大约以47°纬线划分为南、北两区(图1)。由图1可以看出,北区晚株罗世火山岩自满洲里南部向北东经额尔古纳、满归、塔河,再向东南延伸至呼玛、爱辉,自爱辉转向西南延伸至嫩江、扎兰屯,大体形成不完整的环状分布。根据前人资料(蒋国源等, 1988;赵国龙等, 1989;夏军等, 1993;马家骏等, 199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 1993),北区晚侏罗世火山岩自下而上有塔木兰沟组(Rb2Sr全岩等时年龄155±20Ma)、吉祥峰组、七一牧场组(158±031地质科学1998年?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和木瑞组,早白垩世有上库力组(137±16Ma)、伊列克得组(131±9Ma)和欧肯河组(表1)。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主要分布于环的最外侧,向内侧出现吉祥峰组和七一牧场组。早白垩世火山岩除了部分叠加于上述晚侏罗世火山岩分布区外,主要分布于内环和核部,其中,上库力组分布于内环,而伊列克得组分布于核部。上述火山岩的分布特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