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能把二者划分开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国家机器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结合实际上就是道德和法律的完美契合。通过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不难发现,从法律的产生,再到实现法治就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演进的过程。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意义。【关键词】:道德法律道德和法律的概念:(一)道德的概念: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來维持的,借以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优与劣,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公止与偏见,诚实与虚伪,野蛮与文明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综合体系。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婚姻家庭道德。①(二)法律的概念:法是有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市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人们在相互关系屮的权利,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法律和道德随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和调控机制,有各自的性质和界定,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别。(一) 产生的条件不同;纵观屮国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氏族公社的大背景下首先产生的是道德规范和神秘的宗教禁忌,随着历史发展,封建社会下国家机器的产生勾画了法律的雏形,终于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度的产生、确立而出现。然而道德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同步,由最古老的社会规范逐渐发展完善,经过历史沉淀來维系整个社会最基本的规范,没有道德的约束,整个社会便没有了存在的依托。法律的产生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条件,道德的产生则是以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为条件。(二)本质不同;法律的本质是“他律”道德的本质是“自律”。法律主要表现在他的外在强制力上,而这一手段的作用形式就是国家机器。而这些强制手段往往具有一定的暴力色彩,如剥夺财产甚至生命。可以对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有形的威慑力,进而保障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迫使其被动的遵从法律。道德则是通过内心信念主观上来对自己的实践行为做出自愿的约束,他无法借助外在的强制力进行,因为主观无法做到与客观的真正调和,外在力量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想法。而道德其实质是通过社会软文化的教育,引导,影响等自觉形成。单纯的是一种心理认可,随时会因外物的变化而变化。(二)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产物,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统治阶级做出具体的立法规范强制地施加给社会成员,以维护社会稳定,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最直观的就是通过具体的刑法,民法,商法等表现。道德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是有条件的,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等特征。他不需要某个强制机构来对其做出明文约束。他所确立的思想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世界。具有抽象性,可感性。(三) 调整范围不同;道德通过调解人们的内部意识,最终达到调解人们的外部行为的目的。它的调节范围远比法律要宽泛许多,在道德的调解过程中有些角落时无法用法律来做出具体的规范和调节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在感情没有转化的更加具体之前很难用法律来衡量。法律虽然也考虑内在意识,但只要是合乎法律要求的行为规范,法律则不会考虑其动机。法律维护的只是外部的行为,对于思想犯罪并不采取法律措施对其制裁。(四) 规范体系的构成不同:法律形成了严密的立法体系与结构。有独立的部门、制度、政策,与国家政权的组织紧密相连。道德没有具体特定的规范和组合体系,其组织能力比法律要低很多。(五) 内容要求不同;法律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而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论及权利。儿年前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而救人的大学生只是出于道德义务,道德形象传承至今。其家人在事后也并未要求落水儿童家属赔偿。此时道德解决了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三、道德和法律的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同时又受到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为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法律与道德的主耍内容与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一)相互渗透;法贯穿着道德精神,许许多多的法都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1法律道德化:所谓法律的道德化,主要侧重于守法的过程,指的是法律主体把守法内化为…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中国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