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青山不老的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山不老的教案.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19/12/25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山不老的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干旱、霜冻、沙尘暴。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老者一人、老人离世、老伴过世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阅读,勾画。?同桌交流。?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干旱大环境-----险恶霜冻沙尘暴老者一人小环境-----艰辛老人离世老伴过世教学反思巧设铺垫,难点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唯一的听众》教案学****目标1、学****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2、汇报交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