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增加农民收入途径分析论文一、农民收入相关概念分析农业生产方面 ,劳动生产率降低,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我国属于人均耕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实际上是以占世界耕地的9%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的21%的人口。干旱地区和东北地区,制约因素较多,开垦利用的难度较大。我已经很高。因此,近期粮食产量增加的空间有限,受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不可能持续快速发展。牧区受草场生产能力的制约,农区受饲料粮的制约,畜产品产量的增长想快也快不起来。而农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农业,粮食及农产品产量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很大。从耕地资源看,我国农产品总量己经达到极限,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除了受土地资源的约束外,水、森林、草场、生态环境等资源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危机威胁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量仅居世界第88位农业常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约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耕地的640,6,而地上水资源仅占17%。其中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2%,而地上水资源的占有量小到全,草场面积也小于世界人均的1/3。[④]不少地力一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碱化、盐渍化加剧,土壤侵蚀面积占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农业结构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中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品质低劣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路品种多,优质品种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就粮食来说,大量种植的杂交稻、早稻口感差,营养低,几角钱1公斤也难以卖出,而优质大米的价格为4元多1公斤。杂交稻、早稻只能作为饲料消费,但与玉米等优质饲料相比,其经济效益较低,且转化率不高。国内栽培的小麦品种基本上为几十年一贯制,且品质呈下降态势,导致小麦大量积压,而饼干粉、面包粉等专用小麦却长期依*大量进口。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很低,作为食用,口感不好;作为饲料,比较效益较低;作为油用、淀粉用等特种用途,质量又差。[⑤]粮食系统库存大量增加。就水果而言,品种雷同,品质较差,产期和上市期集中,烂市“烂”价的情况也很突出。近十年来苹果、梨等大路货水果严重滞销,出现果*于菜。而各种优质水果、小品种水果则很畅销,进口水果价格比国产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却仍有销路。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5000多万吨的水果中,优果率只有5%,且产品大多不注意外包装,销路不畅。出口部分只能在国外地摊出售,形成一级果品,二级包装,三级价格。因此,目前的农产品市场饱和只是过去一定时期内品质、品种结构趋同的结果,是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基础上的低层次饱和。 ,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大米主要集中在两湖、两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麦缺口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目前,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农林牧渔业的协调发展并不一致。南方各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饲料,自产的粮食用做饲料转化效率较低,养猪经济效益较差,而从东北调运玉米,质量较低,运输成本又很高。要解决这一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应根据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分布,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区域种植结构,尽可能减少初级农产品长距离运转所形成的质量和效益损失。 ,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形式上,加工水平很低,并且加工再加工率很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绝大多数产品不采取品质保鲜和外包装等措施,优劣不分,参差不齐,良莠混杂,优质产品也变成大路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整体质量,造成农产品低价滞销。发展经验表明,初级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以后,不仅其质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价值可以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农产品市场方面 ,目前集投资者、生产经营决策者、管理者、销售者等多重角色为一身,这显然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对角色多元化、权能分解化、组织层极化的要求,从而难以容纳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使农民进入市场较茫然、被动、无力。就农村农产品市场而论,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农民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对农民引导,除了具有滞后性外,主要的是农民对价格反映不灵敏。一种让人困惑的现象是,粮食价格下降了,为什么粮食产量难下降,农民亏本也要种植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