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孙子》的智慧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李积锋1241410007【摘要】《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孙子兵法》被奉为世界兵学圣典、哲学著作、战略竞争获胜的法宝,其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于其蕴含的哲理奥义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成为各学科各领域的智慧源泉。《孙子兵法》走向世界各个领域,无论军事政治、外交还是经济、文化等的领域,都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为其痴迷。【关键词】《孙子兵法》的介绍《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80年),字长卿,被后世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出生于齐国。但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于是他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在吴国的都城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伍子胥便将孙子推荐给了吴王。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吴王任命孙子为将军,孙子后来助吴王攻克楚都,北威齐鲁,南服越国,使吴国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理论家。 、研究战争是《孙子兵法》关于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以“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示凸现了重战思想。春秋时期,中国进入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阶段。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剧变状态,呈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残暴战争画卷。《孙子兵法》的重战思想虽然侧重于战争的历史必然性和实际功利,但并没有忽视和淡化战争的残暴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既是对战争残暴性的概括,也是对战争客观必然性和实际功利的描述。孙子的“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的论断,把战争的害和利完全统一起来了。孙子的出身和生命历程使他不仅具备对战争残暴性的直接体验,而且还对战争客观必然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孙子正是在战争残暴性和客观必然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孕育了重战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非战”、“反战”思想并不占上风。尚武、崇战精神对汉唐辉煌业绩的开拓起着积极作用。至宋,中国文化发生了转向,战争观念也起了根本性变化,在治国思路上推行扬文抑武的文化思想政策,结果造成宋朝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战争以及战争准备是必须极为重视的国之大事。结合宋代扬文抑武的历史教训,人们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孙子所言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示所具有的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