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形象.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9/12/28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形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两个人物形象。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从激烈到平淡,最后彻底破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已经灭亡,但是文明的民主的新社会尚未建立,各种思潮共存。作为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涓生和子君也和其他进步青年一样受西方一些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影响,他们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惯,谈男女平等,谈文学,他们不顾一切世俗的偏见和责难,勇敢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甚至成功同居,唱出了个性解放的最强音。但是,现实呢?这毕竟是在中国,统治长达几个世纪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那些封建卫道士们,能容许他们做出如此“伤风败俗”的事情吗?不会的,绝对不会。什么个性解放?什么婚姻自由?他们需要的是忠实的奴隶,他们不容许他们的铁屋子里出现叛逆者!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注定会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另外,结婚后他们经济上的困顿,也是造成他们婚姻破裂的一个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涓生和子君性格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涓生的自私、怯懦和不负责任,子君的封建纲常思想和女人天生的依赖思想都注定了他们的婚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认为《伤逝》对爱情的解读,带给我们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婚姻中是否需要爱情。(二)婚姻中的爱情与恋爱中的爱情有何不同。(三)婚姻中如何保持和发展爱情。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形象《伤逝》写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这是由喜到悲的变化转折,是我们所深思的。谈及《伤逝》这篇文章时,往往给一般读者留下的印象便是: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或者更深一步,会将它当作中国近代新文学作品中为反封建而宣扬爱情、主张个性解放的文章之一,这固然不错。但究其两种印象而言,皆未抓住鲁迅先生写这篇《伤》的真正要旨--即批判在不变革社会的前提下,单纯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揭示了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而这些思想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一、涓生与子君的爱情经历(一)追求个性解放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她的大胆和坚决的性格,的确是证明了“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的无药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确是无所畏惧的。子君不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而且勇敢地喊出了个性解放的最强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们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说明他们的思想有着共同的基础。他们受西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勇敢地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二)成功同居共同志趣和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贴在一起,涓生因为看不见子君而感到“百无聊赖”,并为子君的安全忧心忡忡,“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旦子君来到自己身边,他就感到内心充实,提着的心也就“宁帖”下来。子君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