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奴隶社会.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奴隶社会.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奴隶社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晚期由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逐步确立了男性在人类社会的主导地位,社会形态也分裂成具有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组织,人们观念中的互相平等逐步逐渐消失,部落领导人物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享有特权,这就是不平等观念的最早产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部落联盟组织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社会公有制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新的奴隶制变萌芽出来,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奴隶制国家----夏,诞生了。夏朝于公元前17世纪为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商所灭,建立了奴隶制商朝。公元前8世纪,商王朝又被西部泾水、渭水流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所灭,建立了西周王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阳,史称东周。由于各诸侯国开始互相兼并,出现诸侯割据局面,历史上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称为春秋,把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而以春秋战国至交作为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在整个奴隶社会中出现的夏、商、周(夏、早商、殷商、西周、东周)三代的工艺美术,以殷商和西周为主,长期以来在这两个时期发现的工艺实物较为系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一、青铜工艺我们上次提到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发现了铜矿----红铜,最早的铜器是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一件铜片。但由于红铜熔点高,难以制作且质地软不耐用等特点,发展很慢。日常生活中仍以石器、陶器为主,这一段时期历史上称为铜石并用时期。发展到新石器晚期,人们发现了用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物,这种合金呈青灰色,后被人称为青铜器。青铜器具有熔点低,不宜生锈,填充性好,能铸成精细的花纹。制作工艺:合范法分铸法(“四羊尊”)失蜡法青铜器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青铜器可以大量铸造,兵器的出现也同时使夏王朝战斗力得到增强,夏王朝的末期出现了名叫商汤的人,汤曾是夏朝掌管军事的将军,汤依靠青铜兵器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最终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商是很富余的国家,有丰富的造酒的条件和铸造青铜器的工艺,但它被周围游牧民族包围,因此也是个战火不断的国家,后最终被周所替代。说到青铜工艺,首先就要提到鼎。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同时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司母戊(wu)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立耳,柱足,腹长方形,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或释后)母戊”三字,.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1939年,司母戊大方鼎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挖掘出土,当时老百姓为了保护其不被日本人掠走,千方百计地隐藏起来,后来送给了当时的中央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