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最新xxxx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New.doc

格式:doc   大小:255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xxxx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New.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12/28 文件大小:2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xxxx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New.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xxxx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xxxx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经营单位:xxxx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单位:xxxx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第一章前言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确定各种政策法规或生态环境的风险大小,以及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社会和公众可接受的,如何将无法接受的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可接受的最低限度。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第二章总则编制原则(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三)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四)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塬辨识》(GB18218-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1〕8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造成废物在中途发生泄漏、流失等情况,造成沿途污染;、流失,造成事故发生地发生污染事故。,废气的非达标排放,造成污染事故。环境风险识别危险废物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有:,或企业区域受到大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导致所储存的废物散落进入环境造成污染事故,下渗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环境;。主要风险目标危废运输主要采用社会道路运输方式,易发生车辆机械和交通事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失控(我公司的危险废物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有资质单位运输);我公司主要风险目标为:燃油罐区、废液进料罐区、暂存库。其主要环境事故风险见表4‐1所示。表3‐1:主要事故风险类型分析重点区域/活动风险类型燃油罐区燃油储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扩散;暂存库危废储存过程中发生火灾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危废储存过程中发生爆炸、泄露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扩散;进料罐区废液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储罐发生爆炸、泄露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扩散;环境风险源评估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生产过程中、储罐区卸料、管道软管的连接在作业过程中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往往造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相关公用工程危险性识别供配电系统故障,主要包括变压器爆炸着火、油开关短路和电缆着火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腐蚀造成事故;管线作业不当时,可能导致泄漏事故;明火维修作业时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产生严重的后果。危险识别结果根据以上使用、储存物质的火灾爆炸及毒性、物质的危险性类别、重大危险源识别、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和相关公用工程。危险性识别如表3-2所示。表3-2危险性识别结果第四章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根据《国家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敏感区)敏感性(E),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