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湄洲妈祖祖庙.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湄洲妈祖祖庙.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湄洲妈祖祖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湄洲妈祖祖庙位于被称为“海上明珠”形如秀眉的湄洲岛的北端,初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为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这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故有“祖庙”之尊,意即所有妈祖庙之“祖”。朝代更迭,岁月沧桑,庙宇几经兴废,一九七八年祖庙复兴重建,先后建起了寝殿、正殿、钟鼓楼、仪门、山门、大牌坊及梳妆楼、朝天阁、升天楼等,形成了错落有致、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恢复了历史原貌,重塑了祖庙风采。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湄洲岛人,一生虽短暂,却留下无数救难济世的动人事迹,死后被尊为海神,形成一种民间信仰。历代朝廷还尊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妈祖的信仰远播海内外,分灵庙宇也遍布世界各地。祖庙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之盛,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近些年来海峡两岸更是掀起了一股妈祖热潮,湄洲岛妈祖庙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人次的海内外妈祖信众前来寻根谒祖、共享平安。今天,妈祖祖庙作为世界名庙,既展现了圣地的壮丽辉煌,也不失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祖庙以其瑰丽的风姿,无愧于全球两亿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和八方游客的旅游胜地。祖庙大牌坊和长廊祖庙正面第一景——大牌坊。“三开重檐”,气势不凡,由著名书法家书题《弘仁普济》。两旁长廊,雕梁画栋,依山逶迤,与大牌坊连成一体,构成祖庙的第一道风景线。驻足坊前,仰眺沿轴线递叠而上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布局精巧,祖庙风采一览无余。山门祖庙山门呈皇家城阙状,这是因为妈祖被民间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神。山门内仍按传统供祀两尊妈祖陪神——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他俩原是海上妖怪,被妈祖收伏后,自愿永远效命妈祖驾前。仪门出山门后再登上石级,仰望凌空而建的仪门牌坊仪门牌坊,俗称“圣旨门”。“圣旨门”凌空而建,巍峨壮观。正中悬挂“圣旨”竖匾,象征妈祖曾受历代帝王褒封,因为它的“神圣”和威严,古代官员经过此门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钟鼓楼仪门与广场相连,往上有钟鼓楼东西对峙,每逢节庆,钟鼓齐鸣,声震海滨。钟鼓楼是所有妈祖庙的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平时,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而每逢祭祀节庆活动,以呜鼓三通开始以敲钟表示礼终。其时,钟鼓和鸣,声震海陬,庄严肃穆,蔚为壮观。正殿钟鼓楼的中间正面对着位于妈祖祖庙中轴线的正殿,又称“太子殿”。正殿又称为“太子殿”,这是因为清康熙朝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姚启圣,把座落于此的原朝天阁改为正殿,并进行重修,所以后人便称其为“太子殿”。升天古迹与“太子殿”毗邻的“升天古迹”,是妈祖升天之处。相传公元987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即后称“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默娘迎着仙班古乐,跨上祥云,翱翔于天际间。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默娘升天后,乡人感其美德,就在此处建庙奉祀。明代祖庙住持僧照乘在崖上题刻“升天古迹”四字。寝殿这里是世界妈祖信众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祖庙天后宫的寝殿。本殿原为正殿。姚启圣把正殿移到现有位置后,就改为寝殿,但民间积****难改,特别是这里紧挨着“升天古迹”,又是宋代最初的妈祖庙,所以信众认定妈祖的正身应在本殿,不应随便移动,于是就一直把此殿称为“正殿”。殿内供奉金身妈祖及陪神,千年氤氲,长盛不衰。正梁悬挂清雍正皇帝御笔《神昭海表》匾额寝殿牌匾——天后宫寝殿前石柱上的奇特对联,上联由十个“齐”和一个“戒”字组成,下联是十个“朝”和一个“音”字,这副对联的念法是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上联的意思是朝拜妈祖的同时,也要学****妈祖慈爱博大、乐于助人的精神,一起来“斋戒”掉不良的行为及私心杂念。下联所蕴含的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湄屿潮音”,意为朝拜妈祖的同时,学****妈祖精神,也要像连绵不断的海水,潮起潮落,持之以恒。寝殿左右两边各有一副壁画右边这副壁画是记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且每艘船上都供有妈祖香火,他每次下西洋之前都要到妈祖庙上香,特别是三次到湄洲妈祖祖庙朝拜妈祖。郑和能这么成功地七下西洋,完成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可以说,军功章里有郑和的一半,同时也有妈祖的一半。左边壁画记述的是清朝施琅将军收复台湾时,军队在莆田平海遇到干旱,后得到妈祖的庇佑,使他从枯井里挖到水源,解决了出师大军用水一大难题,终于顺利收复了台湾,后施琅为了纪念妈祖护国庇民这一历史功绩,就在那口井的旁边立了个碑,上面写着“师井”二字。朝天阁寝殿往上,有石道四通八达,图为道旁的朝天阁清代康熙间,姚启圣把朝天阁改为正殿,靖海侯施琅即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现有朝天阁为1989年7月所建,阁内所悬挂的妈祖影像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该宫每数年即组团来湄洲谒祖,至今还保存乾隆丁未(1787年)湄洲进香正炉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