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拉丁字母体系*拉丁字母是按照语音记录语意,从A到Z,26个字母。它也叫做阿尔发倍特(Alphabet),这是因为古代希腊人把A叫做阿尔发(Alpha),把B叫做倍它(Beta),两个字母母连读叫做阿尔发倍特的原故。*在拉丁字母确立为拉丁文化圈的书面传播基本工具后,字母的书写形式则因不同的地域和条件而发生变化。但,无论字体是书写、刻制、涂画,也无论形式如何简洁或精细,都保存了字形的基本结构,使字母作为文字的一部分有效地起着作用。第一节简史*同中国汉字一样,拉丁文字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前4000年前后古埃及出现象形文字。公元前1850年~公元前1500年间,古埃及象形文字经过腓尼基人的改造,成为一种音素字母文字,也就是腓尼基字母。接下来希腊将腓尼基字母稍加变化,成为古希腊文字。到公元前800年,拉丁民族借用希腊文字加以改造成为拉丁文字。**公元4世纪由于对快速书写的需要,出现了对大写字母笔划省略、压缩或直线改圆线,比例较小的小写以安色尔体为代表。公元8世纪产生了卡洛琳王朝时期的——卡洛琳体,完善统一。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完美,最为典型的古罗马体(加拉孟体)公元18世纪产业革命下产生的严谨、理智型的现代罗马体——意大利人波多尼设计并命名的波多尼体。公元19世纪在欧洲商业繁荣带动下产生的醒目、明快的埃及体。无字脚饰线的汉斯尼特设计的瑞士体。*从大写字母向小写字母过渡的是公元4到7世纪的安色尔字体。为了适应迅速和流畅地书写,它的直线改成了曲线,有些字母省掉一部分笔画,例如B省为b,H省为h,后来有些字母不容易互相区别了、又把—些字母的笔画拉长,例如D写成d。Q写成q。这样—来,许多字母就有了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形体。*小写字母的形成。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林王朝产生了卡罗林小写体。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使便于阅读。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巴洛克字体(过渡字体)卡斯龙 WillianmCaslon该字字型端庄,粗细线条对比强烈,明朗舒畅,是文艺复兴之后古典主义之前的过渡字体,它不像加拉蒙的古老,也不像波多尼的刻板,它适合排印任何文体的书籍,所以也是今天最常用的字体。欧洲设计界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该用何种字体,就用卡斯龙。”*古罗马体(文艺复兴字体) 加拉蒙 ClaudeGaramond古罗马体笔用扁形钢笔以倾斜的角度写成的。特征是粗细线条对比不大,字脚画成圆弧形。它的优美、和谐的风格特别适用于古典作品以及有悠久历史的商品装潢和宣传。对于近代的文学作品、诗歌和青少年读物也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