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走进名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已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游说各国宣扬该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朗读节奏举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战/必胜矣。读音举例夫郭粟寡戚畔fúguōsùguăqīpàn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2、组内对译课文。翻译课文*实词含义天时:固国:地利:威:人和:至:郭:道:环:寡:池:亲戚:坚利:兵革:米粟:畔:委:顺:去:域: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包围武器装备护城河坚固锐利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外城泛指粮食离开震慑限制巩固国防极点泛指内外亲属同“叛”,背叛归顺放弃施行仁政少*虚词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2、夫环而攻之3、然而不胜者4、三里之城5、亲戚畔之6、寡助之至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这样,可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代词,他动词,到介词,解释为“凭、靠”*,地利不如人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请找出中心论点。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考:,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论证方法)?*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论证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论证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