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读王端诚《枫韵集》如果说读书犹如打仗的话,那么读王端诚的格律体新诗《枫韵集》,对于我来说就是打了一场攻坚战。这并不是说此书晦涩艰深,而是说它不像其他有些书,作者随意性很大,写到哪算哪;读者也可胡乱翻阅,得到什么算什么,它不能那样读。它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整体,具有整体性、严密性、规范性、专业性等特点,可以说是一部格律体新诗的教科书。读这样的书,不但自然而然会受到它的滋润,而且不由自主地使你是进入一种"学诗"状态,因此对于像我这样于格律体新诗了解不是很多的读者,就需要认真下一番功夫,才能读懂学会,于是就有了所谓"攻坚"的说法。我这场攻坚战的具体打法分为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军事上的内外线作战分别指被敌人包围的作战和包围敌人的作战,而我这里是借用,所谓外线作战指消灭这本书外围的"敌人",内线作战指攻克这本书核心的"敌人"。这本书外围的"敌人"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强敌"。诗坛和书坛巨擘梁上泉的封面题签,以及书界与画界名家郑远彬的扉页题签,不约而同都用了三个繁写的行楷字,工整有力而不失流畅,这是否有意适应了"格律体"的要求呢?令人三思。翻过来,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企业家诗人耕夫先生题写的赠诗,诗书俱佳。书,结构谨严,笔法劲拔,力透纸背。诗,"书生力与霸王同,不拔山兮别有功。多少心头沉重事,轻提轻放入诗中。"既是对诗人王端诚的赞美,也是对广大知识分子(书生)的讴歌,而且用了奇特比喻的手法,读之不禁击节赞曰:妙哉!再翻过来,著名诗学家沈用大的序,不但总体上指出王诗:新格律技巧娴熟,古典基础深厚,构思颇具"现代"风三大特色,而且深入分析了王诗创作上的一个诀窍,即关注山水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地方****俗,品尝其人文底蕴。这样就避免了一般人走马观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局限,他笔下的山就不是平常的山,水也不是平常的水了。所言极是,读懂他三大特色和一大诀窍,对于读懂王诗,即攻克本书的核心之"敌"颇有帮助。正文中,每首诗后都附有网中人物评语,据笔者统计,共50人190则。这些评语,多是活跃于当今格律体新诗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所为,或画龙点睛,一语中的,如周琪的"这人生/这滋味,六字何其沉重!"或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如但为君故的"格律却是现代诗歌发展的不二法门。"或引发联想,加以佐证,如万龙生想起的西诗"你是春天,?我是秋天,?如果你前进一步,?而我后退一步,?就可以在夏天紧紧地拥抱。"或提出疑义,别开思路,如王世忠的"唯最后一句:一首诗网上发,感觉太实,莫如改为以景寄托之意的诗句。"或直言无忌,振聋发聩,如钱志富的"《秋菊之歌》是个奇迹…写得比冯至、卞之琳的好。"或不无调侃,增加情趣,如徐泽兰的"诗人的嘴都很甜"等等。有了评语比单读原诗有迥然不同之效果。附录中,有书中友朋唱和诗原作6首,其中唱、和各3首;有本书作者旧体诗词24首(阕),其中绝句10首,律诗8首,词6阕;有作者文学及学术简历一篇。后两种尽管都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但相对于其格律体新诗而言,毕竟仍有内外之别,所以我一并把它们都当成外围之"敌"来打,只不过后两种是与敌"最切近的一部分而已。读之,对作者唱和之诗的新颖作法,对端诚核心之"旧体诗词的非凡功底,以及他创作、治学的经历又有新的更深了解,甚有"过瘾"之感。翻到最后,是《重庆文学》副主编,《东方诗风》社长,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格律体新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