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与社会》结课论文学生姓名:闫康俊学院:电光学院 学号"004220241药物化学与社会伴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到处可见化学的身影。人们穿衣中的尼龙,涤纶等人造纤维,建房使用的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以及家庭装潢使用的涂料油漆等有机合成物还有常见的调味品以及食品添加剂,汽车中的使用的燃油以及电动车使用的铅蓄电池等,无一不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化学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社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化学涉及人类社会的面如此广泛,本文仅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化学与药物进行简单论述。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药品,并对其中的西药进行了化学成分简要介绍,从化学角度出发对药理做简单阐释,以期达到增加读者对这几种常见西药的认识的目的。同时也列写了几种常见中药,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意义。一・常见西药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ST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o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其化学反应式如下图所示:0CH3C—0HH20阿司匹林的药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镇痛解热;(2)抗炎一抗风湿;(3)抗血栓等副作用:其主要副作用如下:肠胃道刺激,因为水杨酸呈现酸性,会对肠胃带来不适反应,同时水杨酸的反应(恶心、呕吐)也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辅以抗酸性药物。抗菌类药物——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一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可以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关键酶(GPTase)的活性中心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效果。其化学结构如下:青霉素除了能够杀死细菌药效之外,当然也有其副作用。青霉素不稳定,可以分解为青霉嘍哩酸和青霉烯酸,前者可聚合成青霉嘍哩酸聚合物,与多肽或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嘍哩酸蛋白,为一种速发的过敏源,是产生过敏反应最主要的原因。青霉素过敏反应极其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一定要进行皮试,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以避免危险。抗病毒类药物。近年来对于细菌性疾病,人们已经掌握了较成熟的治疗方法,从早期的青霉素到现在的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都能有效的治疗细菌类疾病。虽然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上升,抗生素的药性下降,但不可发热抗生素依然对细菌有着很强的杀伤力。而对于病毒类疾病,现代的治疗方法还不够完善。因为病毒小,寄生在细胞之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现在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注射干扰素来达到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的目的。下图是两种臭名昭著的病毒,左侧为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右侧为今年年初在华东地区爆发的变异禽流感病毒H7N9。据最新的报道称,现在尚无明确的药物可以治疗H7N9病毒感染,目前发现神经氨酸酶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