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宪法24费善诚12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特点:?一是了解近现代宪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线索。如宪法为什么产生在近代?它的发展趋势;?二是掌握在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三重点掌握现行宪法的产生和修改过程,尤其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思想理论条件,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法治等思想学说;?法律文化条件,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英、美、法等国宪法的产生。三、宪法的发展(一)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18年苏俄宪法,1918年7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三)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宪法类型上的发展;?宪法形式上的发展;?宪法内容上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加强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呈扩大趋势;?注重宪法实施保障,维护宪法权威;?重视。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我国的宪政运动开始于近代的戍戊变法运动。?“三种不同势力要求的三种不同宪法。”对旧中国宪政史的总结,也是理解和认识旧中国的宪政运动和宪法问题的基本线索。二、旧中国的制宪活动(一)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的制宪活动与宪法?性质,地主买办阶级的宪法;制宪目的,欺骗社会舆论,维护专制独裁的统治。?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旧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主要特点:?它以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为原则,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机构;?其基本精神在于扩大议会(参议院)职权,限制总统权力,防止专制制度复辟;?根据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原则,对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以及义务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