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I古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S1NICA第E期内蒙古渣尔泰群层序地层及构造环境乔秀夫姚培毅王成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谭琳朱绅玉周盛德张玉清(内蒙古区域地质调查队,呼和浩特)中元古界揸尔毒群系由两个不整合面分隔的3个沉积序列所组成,即书记沟组一增隆昌组(DSI)、阿古鲁沟组(DSII)与刘鸿湾组(DSI【1)。它的基本环境模式是碳酸盐台地与台后盆地。碳酸盐台地向洋一侧的同沉积断裂与软沉积物中大规模的滑动,是重要的稆带特征。新确立的增隆昌隆升(造陆运动)对碴尔泰群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wit)所建立的层序地层学原则及模型与白云鄂博群进行地层对比。渣尔泰群属地台盖层,它是华北地台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渣尔泰群是华北地台北缘很重要的一个地层单元(图1)和台矿层位。它的层序、古地理涉及华北地台北缴的构造环境及其矿产成因解释等一系列问题。渣尔泰辞的研究历史很长(孙健初,1934;严坤元等,1950一l954;李毓英,1957),但对渣尔泰群较系统的研究,是l964年内蒙古区域地质队l:20万的区域地质制图。之后,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地质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研究。内蒙古地质研究队1988年完成的《自云鄂博群、渣尔泰群时代、对比、含矿性研究》,是应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渣尔泰群已有的同位素年龄为1516Ma和1612Ma,结合其相关的上覆及下伏地层年龄及古生物材料,内蒙地质研究队认为渣尔泰群时限约为1800--1400Ma,与燕山地区长城系大体相当。层序及相序层序地层及相序研究申,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确定序列之间的界面性质。造尔泰群被两个不整合面所分隔(图2)。下部界面为增隆昌隆升,是一个造陆上升界面,属第1类序列界面;上部界面为阿古鲁沟组沉积后低水位期所造成的陆上侵蚀面,属第2类序列界面。两个界面将渣尔泰群分隔成3个成困上相关的相对整台的沉积序列。I)王楫、棘海戚、王保良等,1988,白云鄂博群、渣尔泰群时代、对比、台矿性研究。内蓑古地质矿产局科研队研究报告,印雕出版中。2)张连阳译犏,1989,屠序地层学与海平面变化根据Th亡SpecialIBsue——TheGSGPPzojectoncletaceousResources,Event~(CgER)。岩相古地理,l期,第l—lO页。丰文1990年2月收到,6月改回,王毅编辑。:ibuti?ftheCh&ctsiGroup4ndB&'a“OboGroup书记淘;2——渣尔泰山;3——增隆昌;{——略布其尔;5——阿塔山;6——大自山;7——剥咏肖热l——shui;gou;2——ch8rt^iIhan:3--Z~nglongch4ng:_——Huqir;5一^rashan:6——Dabai‘han:7一shaf~iaor~(1—7Lo‘aliIieIofChartaigroupoutctops)(一)第一沉积序列——书记淘组(P)与增隆昌组(P)(DSI)书记沟组由两个相单元组成。底部单元为河流相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成熟度很低。上部单元为海岸至滨海相的石英砂岩,成熟度极高,具对称波浪、双向槽状交错层及砂质海滩的散流水沟(图版I一1)。沿石英砂岩层面保存有极好的痕迹化石。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痕迹化石(图版I一2)之一。书记淘组上部单元是典型的滨海席状砂体。增隆昌组下段黑色板岩与下伏书记淘组石英砂岩互层过渡。这种垂向过渡关系,在大余太镇之北的大自山剖面中十分清晰。下段黑色板岩可解释为障壁海环境。增隆昌组上段为白云岩,叠层石礁层位于其下部层位;顶部层位是一个地震事件层,广泛发育同沉积滑塌或称滑动构造(Slumping)。图3及图舨I1—1表示固阳县城北滑动序列中的一个滑动体系,可以分出底部单元A;碎屑流单元B及粒序层单元c。单元A由薄层条带灰岩(层厚3—4mm)的柔褶滑动层构成,薄层灰岩条带个别部位被撕裂,但大体连续。单元A代表滑动体的源头,A单元厚16cm--20cm--60cm不等。原地系统顶部厚层灰岩受到单元A滑动时的影响,而略显锯齿状拖拉弯曲。单元B为重力流角砾岩,厚18—2Ocm。这种异地粗颗粒灰岩的砥屑为条带灰岩,呈扁平长板状体(Tabularblock),它是A单元进一步滑动中被撕裂的产物,基质为碳酸盐泥屑及砂屑。B单元下部呈逆粒序,上部为正粒序,直径大的板片砾屑位于单元中部。&sh09ss)描述的被动大陆边缘同类沉积物结构大体近似。单元c为粒序灰岩层,c单元粒序层每个序列仅5—1Ocm,它是滑动体系中末梢的浊流沉积,距离地震源较远,并处于相对深水环维普资讯】期乔秀夫等:内蒙古渣尔秦群层序地层及构造环境3习DSm。l11kPt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