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吉林山庄银矿田构造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吉林山庄银矿田构造研究-.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20/1/3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吉林山庄银矿田构造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用构造地质学》实****报告吉林山庄银矿田构造研究课程名称:应用构造地质学授课教师:余心起学号:210110040 姓名:杨人毅 导师:吕古贤 完成日期: —23456・789口寸野旨①;;;4上卩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图内仅示背斜);6•逆断层或逆掩断裂,齿指向上盘;;&最大主压应力轴迹线,箭头示挤压方向;9•山庄银矿区;■内蒙海两■印支期强变形带;B冲朝板块;(赤峰■开源);G鄰庐•长春断裂带;-伊通断裂带;-密山断裂带《应用构造地质学》实****报告吉林山庄银矿田构造研究一、、矿区地层概况山庄银矿整体位于中朝板块北缘(图1),分布于北北东向伊通一依兰深断裂与北面向断裂交汇的构造结的北西侧(图2)。矿带呈北北东向带状延伸,延长大于10km,宽1〜2km,面积约20kn?,从南至北可分为曹家泉、山庄、朱家庄等3个矿段,银储量已达犬型矿床。并且该银矿区域上受控于依兰■伊通断裂带,整个依兰■伊通断裂广泛发育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矿区出霜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和口垩系地层,上覆第四纪沉积物,并且在存在三个不整合接触面。矿区地层受依兰■伊通断裂,鄰庐-长春断裂带,敦化-密山断裂带和奥陶志留地层中发育的褶皱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形。AyK朱家庄0/*00DyK曾家泉白石窝02235后金墩/S•〃;;•伊通地堑;■辽阳地块;■德惠断裂;■伊通断裂带四支;;Klq下白垩统泉头组砂岩、粉砂岩;T上三肴统大篦缸组板岩、细砂岩;S下志留统桃山组板岩、凝灰质粉砂岩;O上奥陶统右缝组变安山岩,云母右英片岩和人理岩;丫X5燕山期花岗斑岩;丫5燕山期二长花岗岩;§5燕山期石英闪长岩;Y4M海期花岗岩;丫3加里东期花岗岩;1•岩层产状;;3•韧性剪切带;,及其产状;(后金墩、小矿井、金鸡桥)、矿区地质演化史通过分析图1及图2中展示的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和课程实****所给材料,可大致推断出矿区地质演化史,详细阐述如下:晚奥陶世石缝山组和早志留世桃山组在该区连续沉积,形成厚度达2000m的地层,随后地壳抬升,沉积间断。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发育轴面走向为近东西向的褶皱。地层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片理产状稳定,东西走向,倾角陡立,与区域上印支期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垂直,-,而三叠纪地层没有明显变质作用,推测可能是印支期近NNW-SSE的挤压使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产生轴面走向为近东西的褶皱,同时产生了走向东西的片理化区域变质作用。三叠纪的地层盖在海西期花岗岩之上,说明在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的花岗岩的形成Z后,地壳下降,开始接受三叠纪的沉积。晚三叠世Z后区域岀现沉积的间断,随后全区进入了燕山期的构造体系。燕山期中国东部强烈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区域上三次岩体侵入,分别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煌斑岩。根据Sr的初始值,可以判断出石英闪长岩混入了幔源物质,而二长花岗岩主要壳源物质。围绕岩体的边部,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绢云母定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