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的政策协同及政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的政策协同及政策建议.doc

上传人:q1188830 2020/1/3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的政策协同及政策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的政策协同及政策建议    论文   作者:唐茂华      2011-11-2522:49:43    摘要:粮食补贴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难以激励种粮大户。建议粮食补贴向种粮大户倾斜,出台鼓励土地流转的补贴政策,并建立农村老龄人口的土地经营退出机制。关键词:粮食补贴土地流转自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前已逐步形成由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以及最低收购价等共同组成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毋庸置疑,粮食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增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乃至改善基层干群关系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粮食补贴政策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粮食补贴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造成不利影响,未能充分考虑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长期目标。应当说,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当务之急是促进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之间的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一、粮食补贴和土地流转之间的政策冲突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经营的预期收益,从而对农民的传统土地经营策略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土地经营的稳态结构,由此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产生负面影响。(1)粮食补贴政策改变原有土地流转关系由于长期土地经营收益较低,大量外出务工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而且多以短期流转为主,流转形式大多是出租、转包和委托代耕等。随着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粮食补贴资金均归原土地承包人所得,流转后实际种粮人没有享受到政府的相关粮食补贴。粮食补贴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增加了土地纠纷。以往强迫农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不到位的,农民要求纠正或提高补偿标准;过去二轮承包时放弃土地或者转包出去的,提出要回土地重新承包。许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弃城返乡,他们有的索要原有承包地,有的将原转包给种粮大户的耕地转交自己的亲属耕种,担心自己失去土地,从而引发新一轮土地承包纠纷。(2)粮食补贴政策难以激励种粮大户以上阐述的粮食补贴引发土地纠纷主要发生在政策实施初期,新时期的问题主要是现行政策不利于激励种粮大户从事规模经营。从粮食补贴的本质要求来看,应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但在土地流转后,粮食补贴仍归土地承包人所有,现实中“谁的土地谁受益”与国家“谁种粮谁受益”的政策相悖。流转中粮食补贴相关政策不配备,真正的种粮户得不到国家的粮食补贴,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长期性和稳步发展。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不能按实际耕作面积得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不明显。粮食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同时,由于没有与时俱进,在机制设计上对土地流转没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因此现有的土地流转现象只存在于农户间的自发转移,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土地集中。在促进土地流转以更好的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3)缺乏土地经营退出补偿机制导致老龄人口超时劳动目前,,占到总人口的10%,其中70%居住在农村。60岁本是进入退休年龄的时间,但由于农村缺乏养老金,同时没有土地经营退出机制,导致农村老人超负荷劳动、超时间劳动现象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