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为为何迟迟打不开北美局面
——别人不吃那一套
本案例网址来自:./board/?ment&i=11135   
2001年3月,一批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TechnologiesCo.)的管理人士在达拉斯郊外一幢位于高速公路旁的5层办公楼租用了一层楼面。他们肩负的使命是,利用该公司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从思科系统(CiscoSystemsInc.,简称:思科)和朗讯科技(LucentTechnologiesInc.)等美国公司手中争夺客户。
时至今日,这一目标依然遥不可及。这家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生产商迄今仍未能使西南贝尔(municationsInc.)和南贝尔(BellSouthCorp.)等美国大型电话公司成为自己的客户,它只从一些小型公司手中赢得了一些合同。
华为北美业务的业务开发经理白义(音)说,该公司打入北美市场所花的时间比原来设想的要长,在了解这一市场方面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以及实现打造中国跨国公司的雄心,中国政府鼓励本国的大型企业赴海外发展。中国海洋石油(中国)OOCLtd.,简称:中海石油)最近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之举只不过是中国企业全球收购行动中最大胆的一例。然而,考察一下华为在美国市场迄今为止的经历就会发现,中国要将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先进的全球竞争力还需走过多么漫长的道路。
由于缺乏营销经验,华为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未能在品牌认知度上打开局面。它为其美国业务新取的名字使客户感到困惑。华为从中国派到美国的管理人士在适应美国文化方面遇到了困难。有关该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投机取巧的怀疑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而一些到华为求职的人因为被反复问到技术细节问题而对该公司望而却步。华为的低价竞争策略为该公司在其他国家赢得了生意,但这一手段在美国市场却一直不大见效,因为这里的电话公司更重视与其设备供应商建立的长期关系。
与华为在美国市场进展不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公司近来在其他国家却屡获进展。从中东到拉美,最近更在欧洲,华为已经从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AG)和法国的阿尔卡特(AlcatelSA)等电信设备制造业巨头手中夺去了不少业务。,在全世界去年批准开工建设的19个第三代无线通讯网络(3G)中,华为参与建设的就有14个。英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公司(BTGroupPLC)最近同意华为参与建设其投资190亿美元的基于互联网的电信网络,此举是对华为市场地位的一个重要肯定。
成立于1988年的华为走过了一条筚路蓝缕之路。华为成立之初,其创始人任正非利用自己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获得了一些简单的电信设备零件。据一位华为前管理人士说,任正非曾在军队供职的背景帮助华为在公司成立之初的创业阶段从中国军方赢得了一些合同。
据华为称,现在来自军方的合同只占该公司业务总额的不足1%。虽然华为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8亿美元,但其在业内的排名仍远远落后于阿尔卡特等龙头企业,后者去年的收入达150亿美元。但华为的收入年增长速度接近50%,而那些知名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只是刚刚开始恢复增长,几年前电信业泡沫破裂曾使它们的大部分业务备受打击。
在世界各地设有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