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民族主义情结经济发展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主义情结经济发展论文.doc

上传人:w3332654 2016/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主义情结经济发展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主义情结经济发展论文一、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最初发韧于17世纪的西欧;也有人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以后推广到整个欧洲,并经过美国的独立战争扩展到美洲,到了20世纪,则风靡到全世界每个国家,其主要标志就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中国古代只有家族、宗族和种族的概念,而没有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晚近才出现在社会话语中。长久以来中国处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依靠黄河、长江和其它内陆河流的浇灌,很早就产生了稳定自足的先进农业文明,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一种「华夏中心主义」的环宇观念。中国人一直以为,中国及其周边对中华文明向化之地即全部世界。直到1840年前后,中国还是以「天朝上国、君临天下」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守旧的清王朝在列强的新式战法和坚船利炮的攻击下,屡战屡败,不断割地赔款,国家危机日益深化,被动地卷入了近代化的潮流中。正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的巨变并非始于自觉,而是在19世纪末叶西方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开始的。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在西方兵临城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劣势下被逼而起的自强运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大屈辱,过去100年是中国屈辱的世纪。天朝之败于西夷,是一屈辱;一败再败,国将不国,则是大屈辱;败于西夷,而又必须学于西夷,更是屈辱之至。故而,中国百年来之现代化运动,实为雪耻图强的运动。[1]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史与她所拥有的号称5,000年辉煌灿烂的古代历史形成了鲜明对照。这在中国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精英──的心理上造成了严重挫伤和沉重压力,使国人在情感与行为上很容易趋向极端──从妄自尊大到极度自卑、盲目排外。这一点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我在国外访问时与许多西方学者交换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成因,谈到这个情结时他们大都感到困惑不解。[2]但是,理解这一情结对于认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及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感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之论者,多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端,而笔者以为,其实还可追溯至此前10余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1899年至1900年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贫苦农民、佣工、赤贫无产者等社会底层民众为主体,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清政府的暗中支持(实为利用)下,到处焚毁洋教堂,破坏铁道和电线,攻击外国传教士和教徒,直至围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处死德国公使。最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勾结,义和团在八国联军的武力进剿下被***下去了。这一发生在百年前的大规模、跨省域的民众运动将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的入侵,明显具有爱国、反帝的性质,对此后的民间民族主义的勃兴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对民族心理形成的影响也是长久的。但正如陈勤等人指出的,义和团运动的负面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其「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它与清朝专制统治者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二是其具有狂乱、盲目、非理性的排外主义色彩;三是其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中带有传统民间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与降神附体的民间宗教迷信的浓厚色彩,显得极为原始。[3]此论提出的前2种现象至今仍像幽灵一样,在中华大地和互联网上到处游荡,而第3种现象则在民间仍广有市场。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帝国的腐朽统治,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成立,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本政治架构。革命的主要领袖孙中山早在1903年就师法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提出了全新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其要义之一即民族主义。孙氏提出的民族主义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反满,以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专制政权,即所谓「驱逐鞑虏、复兴中华」。这主要是为了顺应当时的革命需要,但明显存在着大汉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倾向。孙中山后来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在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原则以资补救。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4]其后于1920年又加以修正: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应该把我们中国的所有各民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5]孙中山还在1921年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并将其载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存在着一些严重失误,如将血统当作民族形成的首要因素、混淆了国族与民族的区别、晚年力主「大亚洲主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主持「巴黎和会」,中国在外交上遭到失败,日本取代德国强行获得在山东的特权,因而爆发了「五四运动」。为解救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五四运动」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并主张社会、政治和文化革命,从西方引进「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以唤醒民众、救亡图强。「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