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融资案例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1,53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融资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20/1/5 文件大小:1.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融资案例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里巴巴创业初期融资案例分析一:第一轮融资二:第二轮融资三:第三轮融资组长:冯志森成员:李世伟陈梦迪祁静王斌孙丹丹邹梦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这样看待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创业者走的,创业者不能跟着投资者走。第一轮:融资伊始——第一笔风险投资1999年年初,马云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回到杭州后,马云和最初的创业团队开始谋划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大家集资了50万元,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方米的家里,阿里巴巴诞生了。这个创业团队里除了马云之外,还有他的妻子、他当老师时的同事、学生以及被他吸引来的精英。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一笔“天使基金”让阿里巴巴后来的账面危机得到了缓解。第二轮融资:挺过互联网寒冬马云和蔡崇信在东京见到了孙正义。孙正义表示将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但是马云认为,钱还是太多了,经过6分钟的思考,马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长达两年的熊市寒冬开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少数投资者募集股权资本的行为。私募对象创业者:公司发起者,启动资金主要来源,种子期,资本有限。(50万元的集资)天使投资者:种子公司的第一批投资者,创业者的朋友,亲戚,或者商业伙伴。(高盛集团)风险投资公司:以实现高额收益为目的,专门选择高风险的高回报的项目投资未来也可能上市的一些公司为投资对象。私募要注意的事项:(1)关注战略投资者,潜在的竞争者。(2)关注风险资本的退出与公司发展可能出现的冲突。(3)分次融资的次数不宜过多。私募的特点:(1)融资不用抵押。(2)所需投资对象需要公司寻找。(3)融资分次实现。(阿里巴巴通过三次融资。)第三轮融资:完成上市目标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投资数亿美元。 2007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正式登上全球资本市场舞台。11月6日10时,港交所开盘,阿里巴巴以30港币,%的高价拉开上市序幕。小幅震荡企稳后,一路单边上冲。,%,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王”,创下香港7年以来科技网络股神话。(IPO)——公司上市后首次公开向公众发行普通股募集资本的行为(公募融资)。在上市后,,%。,共计融资116亿港元(约15亿美元)。,融资额将达131亿港元(),接近谷歌纪录(2003年8月,谷歌上市融资19亿美元)。私募股权投资人通常采用的策略策略1:联合投资。对于风险较大、投资额较高的项目或企业,投资人往往联合其他投资机构或个人共同投资。2:分段投资。。匹配投资是指投资人在对项目或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求项目的经营管理者或创业企业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一般不把资金全部投向一个项目或企业。(投资多元化)IPO的利与弊利:1:融通巨额股权资本。2:提高股票的变现力。一旦上市,股票可以进行自由买卖,提高了流通性和变现力。3: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分散公司的风险。4: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5:便于确定公司价值。弊:1:失去隐私权,承担较高的上市费用和信息披露费用,另外,股权有时候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