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津澧(津市澧县)一体化摘要:澧州是湘西北澧水流域最重要的商埠,解放后由于津市、澧县行政分治,其区域经济位置已现劣势。面对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振兴区域经济、保护流域环境,津市、澧县唯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津澧一体化,才能促进湘西北澧水流域形成区域性综合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环境全面科学协调发展。关键词:津市;澧县;一体化前言“自古津澧是一家”,津澧比邻,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下游,历史上同属于湘西北大门澧州。两地文化渊源深厚,经济生活同质,民风民俗同源。两地地缘关系紧密,津市东、西、北三面被澧县包围,两个主城区仅相距8km。人员流动、市场要素流动频繁。目前由于津澧分治,导致其区域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两地独立发展已难适应形势发展。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优势互补,不仅能加强其对澧水流域、湘西北地区、湘鄂边界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对接,直接推动津澧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便于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是津澧地区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良性发展。1津澧一体化的社会环境1经济全球化2002年我国加入WTO,进入经济全球化环境,面临更大区域的竞争与更大程度的风险。一个两地分治、城市规模小、集聚程度低、辐射能力弱、产业结构欠合理的津、澧是没有竞争力的,只有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全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整合,合理分工、合理布局,培育有特色、有规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型的盐化、机电、食品等支柱产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2003年中央提出“屮部崛起”战略,强调发挥屮部地区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承东启西,优势互补,形成东、中、西互动。津澧地区从大而言,东接“泛长三角”、“泛珠三角”,西连“成渝地区”,是屮部湖南长株潭“3+5”城市群和湖北武汉“1+8”城市群的交点。口前津市、澧县享受“西部人开发”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要趁机实现有机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地区大交通、大流通的格局,形成新的中心城市。依托“长三角”和“珠三角”承接沿海开放地区要素的转移,推动当地粮、棉、油、猪、鱼、及盐化、机电、食品、建材等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聚合机电、食品、盐化等新型产业集群和商品粮、棉等专业化的生产基地,形成新的增长极。3“城乡统筹”战略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严重失衡,导致大面积的社会不公平。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津澧而言,就是要充分融合。首先是做大做强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镇和村镇,促进津澧地区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屮全会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由于各自为政、地方保护和恶性竞争,口前津市、澧县在矿产、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方面秩序较为混乱,对原本有限的资源破坏较大。同样,市于缺乏统一协调,对澧水流域水体、土地、空气等污染的治理乏力。只有津澧充分融合,通过资源整合,结构布局的调整,才能确保津澧地区的资源合理利用;只有津澧充分融合,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协调,并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手段,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澧水流域的减灾防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有效开展。2津澧一体化的现实基础1津澧一体化的区位条件津澧位于湘西北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界,是G207、S205、S302、S304、二广高速(常荆段)、澧水航道等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既是澧水一西洞庭湖流域开发治理的龙头地区、又位于环洞庭湖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位,还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一一湖南长株潭“3+5”城市群和湖北武汉“1+8”城市群的切点地区,是区间经济的纽带和区域经济的辐射源。2津澧一体化的经济基础首先,澧阳平原是常德市境内面积最大的平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澧县由此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猪、鱼为主的产业结构。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而以此对应的津市是常德市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的重点区域。其次,津澧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为津澧整合发展盐化产业与建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澧县的主要矿产有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芒硝、盐矿等,其中芒硝是目前长江以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矿区。津市有盐矿、芒硝、陶土等矿产资源。第三,生物资源多样,农产品、土特产非常丰富,是津澧联合开发特色食品工业的基础。津市以菱果、水产、畜产、桑蚕等为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