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法规名称】 政府各种会计制度设计准则【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0-12-04【正文】政府各种会计制度设计准则第1条  政府及其所属机关(以下简称各机关)各种会计制度之设计,除法令另有规定外,依本准则办理之。第2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之设计,应依会计事务性质、业务实际情形及其将来之发展,考虑实施时所须耗用之人力、经费与预期效益。第3条  各机关会计基础,除公库出纳会计外,应采权责发生制,使能正确表达财务状况及经营绩效或施政成果,并辅以收付实现制与契约责任制,以加强经费之控制。第4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之设计,应明定左列各事项: 一本制度制定之依据及实施范围。二本机关之组织与业务。三簿记组织系统图。四会计报告之种类及其书表格式。五会计科目之分类及其编号。六会计簿籍之种类及其格式。七会计凭证之种类及其格式。八会计事务之处理程序。九内部审核之处理程序。一○其他应行规定之事项。第5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应冠以机关名称之全衔。第6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应于本文之前加具总说明,阐明制度订定之沿革、重要内容及核定权责机关等。第7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应以分章分条订立。会计报告、簿籍及凭证之格式说明与分录举例,应列为会计制度之附件。第8条  各机关会计制度,不得与会计、预算、决算、审计、国库、统计等法抵触;单位会计及分会计之会计制度,不得与其总会计之会计制度抵触;附属单位会计及其分会计之会计制度,不得与该管单位会计或分会计之会计制度抵触。第9条  各种会计制度之设计,应兼顾统计之需要,将相关统计作业程序纳入会计制度之内。第10条  各种会计报告应划分会计年度,按左列需要,编制各种定期与不定期之报告,并得兼用统计与数理方法,以充分表达原则,为适当之分析、解释或预测: 一对外报告,应按行政、监察、立法之需要,及人民所须明了之会计事实,兼顾经济及社会功能之分析,并采一致性原则编制之。二对内报告,应按预算执行情形、业务进度及管理控制与决策之需要,并辅以例外原则编制之。第11条  会计、统计所应用之各类报表,其种类及格式应相互协调,俾能互相利用。第12条  对外会计报告之报送程序,应依照有关法令规定纳入会计制度之内。第13条  为发挥岁计、会计、统计连环运用功能,岁计、会计、统计等科目之分类,应力求一致,并与计划分类协调配合。第14条  各机关事项相同或性质相同之会计科目及其编号必须一致,以利电子计算机处理。第15条  会计科目名称经规定后,非经中央主计机关或省(市)政府主计处之核定,不得变更。变更会计科目之核定,应通知该管审计机关。第16条  会计簿籍之格式,得视事实需要及业务繁简拟定,并得采用多栏式。第17条  会计簿籍之设置,应注意下列各点: 一为便利预算之控制,有关会计簿籍,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应视需要作适切之表达。二为节省人力物力,同类性质之会计簿籍,在同一机关以设置一套为原则。三同一机关会计簿籍格式之大小,应力求一致。四除总会计外,序时帐簿与总分类帐簿,不得同时采用活页帐式。五会计资料采用机器处理者,其机器贮存体中之纪录,视为会计簿籍。第18条  会计凭证之设置,应注意下列各点: 一会计凭证之形式,应以便于日常处理及保存为原则。二原始凭证中,除外来凭证外,内部及对外凭证之形式、大小,应使其一致。三记帐凭证中,现金收支及转帐凭证应有颜色之区别。四同一机关之记帐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