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两岸经济问题.ppt

格式:ppt   大小:1,326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岸经济问题.ppt

上传人:q1188830 2020/1/6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岸经济问题.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兩岸經濟問題 課題八 兩岸產業發展問題(I) 日期:2002年11月29日 授課老師:、潘俊男(2002)“一九九三年以來中國的地區製造業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五卷第二期,頁97~123。(1997),“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二卷第四期,頁150-161。壹、產業發展理論一、,產業升級或工業化(或稱為產業結構變動)似乎是一國經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必然現象。,其製造業產業結構的重心,大都是由消費財產業(或輕工業)部門慢慢移向資本財產業(或重工業)部門發展。二、衡量產業升級或工業化的方法Hoffmann(1958)*將產品依定義分為消費財、中間財與資本財。*產業升級或工業化應視消費財產業與資本財產業兩者產值比例而定。*兩者產值比例越低,工業化程度越高。~~~~(1960)*將產品依定義分為消費財、中間財與資本財。*產業升級或工業化應視消費財產業與資本財產業兩者產值比例而定。*兩者產值比例越低,工業化程度越高。(1965)判斷工業化的三個標準:工業總產值與GDP的比值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工業部門雇用人數與總勞動人口的比值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部門資本雇用量與總資本量的比值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此三比例的數值越高,(1971)判斷工業化的三個標準:工業部門的總生產值與GDP之比例≧25%製造業總生產值與工業部門總生產比例≧60%工業部門所雇用的勞動人口與總勞動人口的比例≧10%(1986)判斷工業化的三個標準:製造業總產值佔生產總值的比例製造業出口額佔總出口額的比例以及生產可貿易財部門的就業量的比例此三比例的數值越高,代表產業的工業化程度也越高三、大陸的產業結構衡量方法Chenery修正的Hoffmann指數的倒數(以下簡稱C-H指數)C-H指數定義為消費財與資本財兩者產值比值的倒數,也就是資本財與消費財產業兩者產值之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