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地方古城安保工作规划工作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方古城安保工作规划工作规划.doc

上传人:hnet653 201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方古城安保工作规划工作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方古城安保工作规划工作规划一、概况1、城市发展演变古城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面云山,中贯资水和渠水。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2200年的建城史,陆续修建内城、王城和外城,至民国基本保持旧有格局。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县,属长沙郡,有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官印“长印”为据。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候,置都梁候国,地址在今城东七里桥,历时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升为军,属荆州路,辖、绥宁、临冈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军为路总管府,属道,辖、绥宁、新宁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辖新宁县,属宝庆府。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从云南迁州城,翌年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28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即南明永历元年)四月,桂王朱由榔迁,改州为奉天府;八月,永历帝败走黔滇。清承明制,民国2年(1913年)9月废州改县。新中国成立后,县隶属省行政专员公署(地区)管辖,1986年1月,县属市。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设立市(县级市),仍属市代管。2、历史文化价值评定综合分析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和现状遗存,可以认为古城:是汉明两代王侯驻跸的湘西南军防重镇;是依山据水三城环连的丘陵山城代表;是书院会馆庙祠宅园齐备的州城建制典范;是街屋毗邻市井兴旺的商贸聚落杰作;是集雕饰彩绘楹联题刻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萃;是苗侗瑶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宝库。二、古城规划保护范围市域面积约1549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城镇人口24万。中心城区包括辕门口、迎春亭、法相岩、水西门四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安乐、龙田、头堂、龙溪铺四个乡镇部分地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涵盖“市域、中心城区、古州城区”三个层次,并根据各层面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和资源特色而有所区别和侧重。1、市域层次市域历史保护的主干结构可概括为:一城(古州城)、一镇(邓家铺镇)、一村(浪石村)、一带(资江)。2、中心城区层次市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保护的主干结构为“一城三片、江水映城”。“一城”为古州城历史城区;“三片”为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片区、同保山狮子湖片区、中山堂法相岩片区;“一江”为资江,以及北岸的古城南墙基址、沿江吊脚楼、凌云塔,南岸的半边街、由斯街、九江庙、雷惊桥等共同构成的资江两岸历史人文片区。3、古州城层次市古州城区的历史文化保护的主干结构为“两街一河、两带五区”。“两街”为:都梁古州城精品文化街,西直街传统民俗商业街;“一河”为:穿城河滨水休闲景观带;“两带”为:环城墙生态观光带、资江滨水休闲景观带;“五区”为:以岷王府为核心的“王城文化展示区”,以高庙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传承区”,以木货街为核心的“传统民间手工业展示区”,以张家花园为核心的“原住民生活体验区”,以大郎庙为核心的“湘西南民族风情体验区”。三、古城发展及旅游产品定位1、古城发展定位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市是省西南部五县市的区域中心城市,湘西地区的二级中心城市,以规模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卤菜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商贸和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城,融历史文化底蕴、山水景观、自然生态特色为一体的宜居型生态旅游城市。”综合分析研究古城历史文化、现状遗存、社会经济条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