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管理层与国有资本益透析.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层与国有资本益透析.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20/1/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层与国有资本益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理层与国有资本收益透析[摘要]国家凭借所有者身份对国有企业资本收益实施收缴是履行其责任的方式之一。在对资本收益进行收缴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收缴比例、怎样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等是政府比较关注的热点。采用实证分析法。从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的影响因素出发。探究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完善资本收益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管理层激励;国有资本收益;业绩考核目前,国有企业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工作正在进行,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相关规定、出台有关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办法。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的确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分红比例确定以后,如何在分红比例既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红金额,则完全依赖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基数的扩大,因此,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正是文本研究的出发点。鉴于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有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以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作为切入点,分析管理层激励与国有资本收益实现及收益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而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一、样本选择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国有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3年的面板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以1999年12月31日前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原始样本,按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1)剔除金融类企业;(2)剔除2006年年报披露前退市的上市公司;(3)剔除个别未披露200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4)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从剩余样本中剔除2000年到2005年6年中被sT、P,r以及’sT的T类公司,并进一步剔除6年T类公司的交集,即只要有一年被sT、PI’或者’sT则将其剔除,最终剩余公司数为641家,以此组成清洁样本;(5)为保证研究中资本经营收益的国有属性,在清洁样本的基础上选取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467家上市公司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网上各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来源: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金融界等网站。二、实证分析(一)变量定义各变量定义见表1。 PanelA:因变量文中的因变量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考虑到资本成本是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基础,为了更准确地衡量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本文引入资本成本概念。理解资本成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根本的层次是要了解资本成本的实质乃是机会成本;第二个层次是要了解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即站在企业理财的角度,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行为所必须达到的最低程度的报酬率水平。…不同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各不相同,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在税前优先得到补偿。因此,真正不同的是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说是股东要求报酬率的最好解释。 PanelB:自变量文中的自变量为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变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准则仅要求披露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补贴、住房津贴及其他津贴等),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按公司的实际情况划分的年度报酬数额区间以及各区间的人数,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披露情况得到总经理的年度报酬。具体而言,如果总经理年度报酬有具体数值时,直接采用,如果用闭区间表示,则取中位值;如果没有单独披露或者上不封顶,则适用“经理中总经理报酬最高”的原则,根据披露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总额和年度报酬数额区间加以测算。为保证变量的正态性,我们对总经理报酬取对数进行运算。高管层持股比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在分析中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高管层所持有股份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关系,将高管层持有的股份分为流通的高管层股份和未流通的高管层股份,将二者分开分析。 Panelc:控制变量除了上述自变量以外,影响国有资本营收益的因素还有很多。债务可能通过财务杠杆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公司总资产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可能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存在潜在影响。同时,不同行业控制权结构不同,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不同行业进行评价缺乏客观性。行业主要是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由于国有上市公司集中于制造业,本文在制造业的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辅助性类别,把行业总体分为20个类。其具体分类见表2。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增长不均衡格局,由于资源条件、市场结构、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的差别,各省市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根据公司所处地区把样本分为东、中、西三个大的区域。(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利用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拟合,并采用尺度回归这一更为完善的分析方法,根据标准参数检验(F检验)来确定分析结果的显著性。根据本文变量设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