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职院校党校建设高职院校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职院校党校建设高职院校论文.doc

上传人:nb6785 201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职院校党校建设高职院校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职院校党校建设高职院校论文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接受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阵地”、“熔炉”和主渠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有重点地去研究高职院校党校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使之更加适应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其“阵地”和“熔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问题存在的种种表象1、教育对象上反映出几个方面的不足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在政治思想取向上积极向上,认同主流,许多青年师生自觉靠拢党组织,积极申请入党,表现出高尚的精神追求。但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思想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讲,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入党动机出现偏差。近年来,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倾向和从众的心态。有的是为毕业后走上仕途奠定基础;有的是为毕业就业找一分称心的工作添加一个砝码;有的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是处于对荣誉的渴望;有的则仅仅是为了家长的期盼。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学员对理想的认识重心偏向低层次的个体非理性层面(如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性层面的理想信仰(如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相对缺乏。对远大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较弱,把物质享受、生活幸福作为本质追求,社会责任和政治理想对他们来讲相去甚远;个体情感色彩浓厚,理性思考不足,有的干部、党员满足于独善其身,还有的是因为遭受变故,寻求宗教、迷信等精神支柱。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党校学员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认为理论学习是兴师动众,没有必要;有的对社会主义前途心存疑虑,有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正确认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够。尤其是高职生群体中,有许多人只注重个人前途,并把个人幸福维系在优秀成绩、舒适工作、较高收入上,而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没有升华到信仰境界。2、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与实践脱节。基本理论教育是高职院校党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理论学习大多限于介绍层面,对发展的理论谈的不深不透,未能结合形势的发展设计回答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的课程,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发展。这样,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员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不全面,基础不扎实,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教育方式单一。党校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既有入党积极分子,又有预备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这就决定了党校教育形式和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少高职院校党校在教学方法上作了许多有益而且有效的探索,如座谈、讨论、对话、参观等,不少党校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之中。但目前,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较为枯燥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论灌输,忽略了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实践性、思辨性、双向性、互动性特征,忽视了现代社会的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了学员自身思想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忽视了学员对理论教育的接受能力。故而在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解决学员价值冲突面前,呆板的说教不仅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极易形成学员对理论的距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师生“互动式”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与方法应用得不够;而参观、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也因受经费、课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