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论文.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论文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从1999年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学人数约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10%左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其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规模偏小,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规模不同步。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大大低于公立高等教育,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1999年为742万人,2003年达到1900多万人,;,,%①。可见,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为稀缺资源、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速度上滞后于以计划配置为主的公立高等教育,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其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发生变化。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增加迅速,尤其是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为214所,其中,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为从最初的1所(福建仰恩大学)增加到目前的9所,专科类型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从最初的22所增加到205所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如此,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总体结构上仍然过于单一,民办高等教育真正完全融入到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有待时日。其三,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集中的四大区域(西安、江西、广东、浙江)是我国万人民办高校最大的地区(不包括独立学院),已有10所以上万人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当地高等教育发展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突出。除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点外,上述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有关发展独立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上的基本思路,即稳定规模,调整和优化结构,规范发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的新十六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精神有一定差距。政府希望通过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定位,利用独立的民办高校的发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过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由于这项“一刀切”的政策忽略了民办高校之间发展的差距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缺乏弹性,限制了办学的自主性,反而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合理定位和对市场的适应。如果不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实际,我国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就难以持续繁荣和发达。在一个系统中,结构是若干元素的规模比例,规模是结构调整的基础。数量增加以后,才有选择的问题和结构优化的问题。就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整体发展规模上不去,谈结构调整可能为时尚早。没有规模,就难以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许多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也都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在经过规模的持续扩张、需求趋于平稳后,私立高校的发展才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和分化,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就日益突出。我国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不久,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正逢其时,如果不同时考虑扩大发展规模,过早地由非市场力量主导结构调整,那么,民办高等教育结构性短缺就更加突出,结构优化也更加困难,民办高校的职能缺失也就难以消除。因此,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进行结构的调整才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路径和明智的选择,规模的扩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