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埔名片刘海山黄埔区原是广州老八区之一。政策上与广州市各区相同。现属广州中心六区之一。?中文名称黄埔区行政区类别市辖区下辖地区14个街道、:粤A 外文名称Huangpu District District -广府片-广州话著名景点长州岛黄埔军校、丹水坑风景区等?黄埔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在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六普)。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与萝岗区毗邻。[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雨量充沛。黄埔,古老而年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2014年2月13日晚,广州市公布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方案: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合并为新的黄埔区,区政府驻萝岗街道香雪三路1号。?黄埔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黄埔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热带亚热带农林作物生长。?气温本区具有夏长冬短,终年温暖,偶有奇寒,无霜期长,四季宜耕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为21℃,℃,℃,气温年际变化很少,℃,≥10℃℃,持续日数350天,如以候均温≤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黄埔地区夏季长达194天(4月15日至10月25日),小于10℃的日数每年有40多天。冬季强寒潮南下会引起急剧降温,出现低温霜冻天气。小于5℃每年有2~8天,极端最低温可达0℃。典型亚热带作物要注意防寒。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因地处珠江口,受海风调节,也没有酷暑。?雨量全区年降雨量1694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对流降雨和台风雨。以日雨量≥30毫米为雨季,雨季长达200天。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对水稻、甘蔗等喜温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年际各季雨量是:夏雨占雨量的45%~50%,春雨占26%~?34%,秋雨占16%~20%,冬雨占5%~8%。旱季4个月(10~1月)。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引起夏洪涝和春秋干旱灾害。黄埔资源?土地资源?。,%;,%;,%;城镇用地1772亩,%。[12]?水资源?黄埔区河网较多,水源丰富,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毫米。,平均径流深度903毫米。年降雨变率为16%,且地区间差别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有干雨季节交替规律。湿季4~9月,干季10月至翌年3月,汛期在4~9月,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水量占全年的82%。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13]?岩石资源?黄埔地区由于受土母岩的影响,蕴藏着丰富、便于开采利用的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岗、大沙2个镇的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岗地,各处可找到适宜于烧制砖瓦的泥土资源。?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现名广州港,下同)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早在唐朝,黄埔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成为中国的重要商港和军港。现代的黄埔更是中国南方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黄埔区交通便利,黄埔港出海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广深铁路、107国道、广深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城区道路、村镇道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黄埔教育?据文字记载,黄埔的教育始于明、清两代的书院和私塾。黄埔最早的书院是明朝弘治五年(1492)的鳌峰书院,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湛若水在鳌峰书院讲学,该书院因此闻名。清代,黄埔书院发展到4所,私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