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投资计划书.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投资计划书.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20/1/1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投资计划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投资计划书 1 原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1、项目开发宗旨和目标 2、原则目标 3、目标依据、期限 4、目标规模 5、发展思路 6、目标产业 7、目标现状 8、意向二、资金投入及用途三、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服务及优势说明四、市场概况和营销策略五、项目投资计划: 六、成本核算七、财务指标分析 2 第一部分概述民以食为天,中国历朝历代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党中央核心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历年中央第一号文件都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但对于单个农户和农民来讲,农业是个又是个高风险低收入,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并且依靠一定的科技力量,轻易涉足农业领域风险极高。而河南原畅集团所属的河南原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过近几年的考察和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决定涉足农业,为国家分忧,为家乡父老致富做一点微薄之力。河南原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秉承“利而不害,为而不争”道德经宗旨做为公司文化理念,把“厚德载物”做为公司每个员工的座右铭。坚持老老实实做农业,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到搞农业对得起一方土地,做养殖对得起自己良心,在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及郑州牧业学院等高科技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做一番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的利国利民的事业。近年来随着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和向农业的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加上农业实用增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为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证和技术3 保证。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给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诞生了郑州农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涉农项目的开展。一﹑项目开发宗旨和目标一)项目开发宗旨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按照用地集约,规模生产的原则,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高科技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园区以及配套的深加工项目,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业发展。二)项目开发目标: 1、规划原则及目标以中央1号文件为纲,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聚焦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开创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可操作原则在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由种植到养殖再到深加工,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2、科技领先原则选用优质高产专用小麦源麦系列和玉米,实现粮食稳产高产;深加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3、富有特色原则确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创建几个特色产业园区,最终在投资4 区域实现农工商结合的新型体系的示范点,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4、现实原则脚踏实地、以科学态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5、优势区域布局原则。根据河南各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竞争优势等进行特色化布局,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形成优势产区,以提高河南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农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6、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农业发展要立足农业、跳出农业,以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产业,以先进的工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更新,以农产品加工工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势产业带的打造,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强产业。农业发展要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动,在城市化发展中寻找解决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农业发展的市场机会。 7、生态循环原则。以保护和发挥河南的优势环境资源为基础,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念,选择产业类型,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一是根据土壤环境和水资源供给状况,规划林果等产业发展;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规划畜牧养殖产业规模,5 全面配套沼气池、蚯蚓分解、有机肥发酵等设施。三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属性,规划农业、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畜牧业、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开发与市场协调发展。 8、科技支撑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技术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强化生物技术、设施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9、机制创新原则。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具创新性和示范性,涉及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广度与深度调整。因此,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及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增强发展活力,为全国其他城乡结合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3、目标依据、期限一)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党的十八大关于现代农业的论述。 3)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