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杨万里诗:“诚斋体“的诚斋气象.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万里诗:“诚斋体“的诚斋气象.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1/10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万里诗:“诚斋体“的诚斋气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万里诗:“诚斋体“的诚斋气象杨万里诗:"诚斋体"的诚斋气象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江西吉水县人。杨万里是一位严格的儒家人物,有着崇高的理学人格,以"正心诚意"的理学人格来立身处世,故后人多推崇其人格品质,或称他"刚毅狷介"(1),或谓他"脊梁如铁"(2),或赞他"立朝谔谔"、"有折角之刚"(3)。可是就这样一位刚直不阿、端严耿介的理学家,却并没有为其理学思想所束缚,在艺术领域里,他用活泼的思绪和透脱的胸怀,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哲理进行了慧心的思考,写出了与其社会形象别一面目的诗歌,创立了活泼轻巧、妙趣横生的"诚斋体",我们姑且把这种艺术精神称之为"诚斋气象",并希冀描摹勾勒出其具体的审美特征。一、转益多师,继承之中求新变通常认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因为他在其《荆溪集序》中有一段明白的解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戊戌(淳熙五年,1178)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诚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轨轨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诗之难也。在一般的观点看来,杨氏创作有三个过程,学江西诗后便否定了江西,而转学陈、王及晚唐,随后又对之作了否定,直至最后才形成了辞谢诸人、以自然为师的新风格。其实,在这里,杨氏是表明他诗风的形成过程,进而提出诗歌创作要敢于创新、敢于跳出前人窠臼的主张,在《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中,他也明确提出:"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名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在他看来,创新是艺术的真谛,但创新总要从前代或同时代的诗人那里吸收继承一些东西,为创新积累一定的条件,所以如果全面而实事求是地观照其诗风特征和诗歌理论,我们就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一,诚斋体沿袭发展了江西诗派,吸取江西诗派之精华为我所用,以制造"诚斋气象"。对于江西诗派那种讲法而不拘于法,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讲究"悟入",注重锤炼的理论主张,杨万里始终是推服并大胆吸收的。其二,诚斋体对晚唐诗歌和半山风格也是推崇多于否定,继承而又创新的。前文所举的《荆溪集诗序》写于1187年,而后1190年杨万里又作了《读诗》,其中对半山绝句依然由衷地赞赏:"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诗人沉醉于半山绝句已到了乐而忘食的地步。对待后山五律,则是以创新求变的态度去学****领会,摒弃了陈师道五字律的苦调闷气,学得其新奇与诗味,对待晚唐诗,杨万里也是抱着继承中有创新的态度去为我所用的,这就与江西派诸公以及陆游轻视晚唐诗的作法大相径庭。他认为晚唐诗有诗味,有风雅比兴的精神。他说:"晚唐诸子虽乏二子(指李白、杜甫)之雄浑,然好色而不***,怨诽而不乱,犹有《国风》、《小雅》之遗音。"(4)而在晚唐众诗人中,他特别推崇忧时感伤的陆龟蒙:"笠泽诗名千载香,一回一读断人肠。晚唐异味同谁赏,近日诗人轻晚唐。"(5)不难看出,诚斋诗对晚唐陆龟蒙等诗人忧时悯乱的忠愤讽喻之作是心有所会的,这种特质在其一系烈反映时事的作品中就表现得很清楚。其三,学诗以自然为师,走出前人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