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1、边缘部分的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模式(C/S),对等方式(P2P)2、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不同?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最后把分组交付目的主机。3、分组交换A、分组过程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4)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5)最后还原成原来的报文B、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C、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D、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4、计算时延时延的定义: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块大小(bit)/信道带宽(bit/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在信道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5、体系结构1)TCP/IP体系结构:从上往下: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2)5层的体系结构从上往下:?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运输层(transportlayer)?work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物理层(physicallayer)3)OSI结构从上往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6、网络协议组成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7、分层好处与缺点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缺点:有些功能会在不同层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8、几个概念?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essPoint)。第二章1、几个概念?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2、几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3、奈奎斯特定理1)奈奎斯特定理?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奎斯特定理。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4、例题详解:2-07解:因为极限值是20000码